假世子经商致富后揣崽跑路了(360)
后世流传演绎,逐渐也就有了“春夏赏、秋冬刑”的传统,也算是应时有节的赏罚分明。
“曾少爷到底是丁府衙的女婿,丁小姐平复心情后不想这么年轻就守寡,听闻事有转机,也在家中闹起来,要父亲还她丈夫公道。”
“所以杭城府衙就从凶案发生之日往前查、查曾少爷见过什么人、曾府上去过什么人,曾泰可能和谁有矛盾……”
说完这些,远津挠挠头,暗恨自己嘴笨。
讲这么老半天,却还没说到关键处,他偷偷看了眼点心,暗下决心以后还要好好学学怎么报讯说话。
然后,远津才讲李从舟派他来的原因——
“杭城府衙查来查去,就找到了曲驸马之前那笔生丝的交易,毕竟生意上的纷争也可能结仇,府衙就派人上京来问。”
江南距京路远,丁府衙忙着处理凶案也并未关注京中消息,所以他派来的人十分莽撞地闯到辅国大将军府上,才知道曲怀玉已是驸马。
辅国大将军已是府衙招惹不起的人,皇亲国戚更不是他们方便过问的。
那几人讪讪议论两句后,茶都不敢吃一杯,就匆匆忙忙走了。
曲怀玉怕这件事牵扯到云秋,虽然吟风楼的伙计们不会乱说话,但毕竟张伯带着云秋去过曾府、那几日又都一起行动,难保杭城里有人会见过他们。
张伯想给云秋提个醒,但一时在京城里找不到人,最后通过曲怀玉辗转寻到李从舟那儿。
李从舟今日要跟着宁王朝参,所以就只能派远津过来田庄上报讯。
“驸马爷让您这些日子别去江南,风声紧,谁知道那丁府衙会不会为了女儿铤而走险、乱抓人顶罪……”
曲怀玉是驸马他们动不得,但云秋现在就是个经商的普通百姓,府衙说不定会选他动手。
云秋点点头,谢过远津。
之前去杭城,一则是有曲怀玉的嘱托,二则是他准备做个布庄、想跟着张伯去学些东西。
最要紧,是当时李从舟也恰好要下江南,他想跟小和尚多待会儿才决定去的。
今年开年,他就要忙布庄的事,短时间内应该不会离京,所以他也让远津带话、要李从舟放心。
远津应了,这便起身告辞。
云秋他们还想留饭,远津推了几回学机灵了,找准机会钻过贺梁和那扇猪中间的缝隙,溜了。
“……这小孩。”
看着远津背影,云秋笑着摇摇头:也学精了。
“东家,”贺梁指了指这半扇猪,给云秋禀明用途,“待会儿我请屠户过庄,分作五份。”
“前腿我们留在庄上,这肉嫩、带梅花,能做的菜式也多;后腿并肋条等分作三份,送与三家铺子上。”
“猪头猪尾巴和下水什么的,就都送给曹娘子,她一定有法子料理……这分法,东家你看怎么样?”
被远津那么一打岔,云秋险些忘了庄上还有这半扇猪,他想了想,“我们庄上的再分一半送与陈婆婆。”
贺梁应下来,立刻吩咐人去办。
倒是云秋又想起来一件事,“贺大哥?”
“东家还有吩咐?”
“之前托您找的厨工……?”
“哎唷您瞧我!”贺梁一拍脑门,“险些误了您的大事,刚才要不是记挂这猪肉……我正要跟您说。”
宴惊鸿开业,曹娘子已过去做了掌厨,那云琜钱庄和恒济解当上的饭菜便无人料理。
小邱没多想,曾提出个众人直接到宴惊鸿用饭的主意,曹娘子也觉着可行。
但云秋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妥:
聚宝街上这样多街坊四邻,别人家也不欺有小邱这样爱打听是非的。
外人要是看见这两个铺子的掌柜伙计天天上宴惊鸿一日三餐地吃饭,心中必然要生出好奇疑惑。
那再稍加探查,必定会分明出究竟。
而且钱庄解当那都是走金过银的生意,铺上是一刻也离不得人,叫几个护卫轮流候着也不像话。
当然,马掌柜也提过,说雇几个小工,从宴惊鸿提了食盒往钱庄、解当上递,就像京城其他酒楼的外送一样。
但云秋也觉着不好,聚宝街上人来人往,他们两个铺子上人也多,那些酒楼的外送都是精致小菜。
——哪能十几二十个人就吃几个小食盒。
所以云秋又分别托了曹娘子、贺梁,请他们往陈家村、曹家村寻人,看看有无合适的。
曹娘子那边才经过了宴惊鸿酒楼的挑人,这回是当真荐不出新的,只有看贺梁的。
“这些年庄上的收成好,大家伙又瞧着陈家三位爷跟着您混出了门道,这都眼巴巴望着。”
“您不知道,消息才放出去那几日,我和舅舅都忙坏了,他私下还骂了我,说他教个书都不得清净。”
贺梁的舅舅便是陈家村私塾的孔先生。
云秋听着好笑,却也怪了贺梁一句,“怎么好打搅到孔先生,肯定是你榜文没写好。”
“哪能呢!我写得可仔细了,都说是招收厨工,但来应的人还是少说四五十,那几日可给我们忙坏了。”
“那最后找着人没有?”
贺梁点点头,“选了三位,都是本村人,两位相公一位娘子,各自都有保人,做来的菜品也请陈婆婆帮忙尝了。”
“您今日要见工吗?”贺梁问,“要的话我就给他们都找来,您看看最后定下来哪一位。”
说着,贺梁先吩咐庄上一个较为机灵的帮工去请屠户来料理猪肉的事,然后又与云秋详说三人底细:
头一位是陈村长的四代远侄,叫陈乐,三十一岁,家中有老母亲和一妻一女,还有个已分家的弟弟,都在村上种地。
素日村子里红白喜事办酒,都是由这位掌勺,也算是知根知底、精于庖厨一道的。
只是他家里家眷太多,若都带到钱庄上、只怕安排不开,平白添许多挑费。
第二位是位远嫁过来冲喜的寡妇娘子,姓郑,成婚的时候才十四五岁,病秧子丈夫没撑过两年死了。
因而很被婆家嫌弃,来应征的时候是由山神庙的主持作保,说她这些年一直在庙上住着。
郑娘子的本家是开食肆野店的,也是家中遭了疫祸才流落冲喜,如今是二十六岁。
第三位的生日在正月里,来应征的时候刚及冠,姓吴,叫吴龙,是隔壁吴家村的,只请来一位老木匠师傅作保。
那老木匠师傅看着万般不情愿,话都是吴文龙自己说,说他是村中孤儿、从小爹娘得急病死了。
小时候都在村上混事也没个教养,后来跟着木匠师傅们学艺也没学成,机缘巧合到前头食肆帮忙才发现自己善于庖厨。
“他们三位的手艺我们都尝过,也请陈婆婆过来评了,陈乐是本村手艺,会的东西多,饭菜也香。”
“郑娘子是南方人,面食差着,但会很多精致的苏样儿菜,手巧、会雕花。”
“吴龙擅长小炒,而且做菜很快,经验上是差些,但他能点茶、会炒糖栗子,看着是讨过生活的人。”
云秋歪歪脑袋,其实听完贺梁介绍,他心中就已经有了决断,只是还想再亲自见见这三人。
贺梁会意,立刻出去请。
陈乐住得近,来得最早,进来一看就是个面相和善老实,但身体微微发福的中年汉子。
之后到的是那吴龙,二十岁的人,圆脸圆眼镜,面上看着精明,但身上的衣衫破旧、膝盖上还打了补丁。
最后是山神庙的庙祝带着郑娘子匆匆赶来,两人走得很急,挂了一头一脸的汗,见着外男是正了衣冠才走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