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夷人家(59)
两个坝子再加上其间的浅山地带,就构成了现今的前巫夷,130万平方里的广袤大地上只住着区区1870万人,却占到整个巫夷人口的89%——是的,拥有万年历史的巫夷,面积比云贵川加一块儿都要大,人口却仅只这一点点,可怜巴巴的两千一百万!
*—*—*
说回月街,风营寨和麻石寨是月街的两个大寨,两寨虽然位于不同的两座山上,但它们之间最近处不超过五里,有索道相连。
月街的索道,自然不同于后巫夷那种架在两山之间的简陋铁索,它跟阿苏南前世记忆中的索道揽车颇为相似,几条小儿手臂粗细的铁索下方悬挂着数个厢车,人坐厢车中,既快捷又安全。不同的是,这个厢车是没有玻璃的,甚至都不是全封闭,下半段是藤条,上半段彻底敞开,恐高者慎入。
这里的索道起始处也是拥有一大块平整的地面,供乘客上下厢车用,这个地方,如假包换,也叫作“站台”。
此时的站台上,正站着一群候车的阿朵,俱都是二八年华,如今枝头才见绿色,就早早地穿起了薄裙,裙裾飞扬,尤若早春里一枝枝半开的花骨朵,青春袭人,盛开在即。
竹衣站在人群当中,极有耐心地回答着一个又一个问题,亲和细致,极是周到,面上没有半分的不耐和疲惫,好似连续几晚都熬到凌晨才能入睡的那个人压根就不是她。
这些个阿朵都是竹衣老家的亲友邻居,赶了老远的路特意过月街来参加赶山会,希望籍此遇到一个好夫君。她作为此间的“主人”,自然是要尽一些地主之谊,所以这些天一下学她就陪着四处游玩,偏功课繁重,不得已只好削减睡眠,当真是要累死个人。
索道的站台也是一处极佳的观景台,从这里望出去,下方的圣河湾尽收眼底。阿朵们指着远处那一片小匣子一般的木楼群叽叽喳喳,试图辨认出哪一座是“香裙阁”,哪一座又是“妆粉斋”……当中有阿朵突然抬头,紧跟着大叫一声,接下去又赶紧捂住嘴,不错眼地看着铁索上方——此时厢车尚在半道,但在铁索之上却多出两道人影,就见他们踩着铁索一路飞奔,如履平地一般。
这两人速度极快,阿朵觉着自己刚刚才叫完,人已经跑到近处,“噗噗”两声跳下索道,却是两个半大小阿哥。
守索道的老阿公见惯不惊,看着两人的背影翻了个白眼,暗自嘀咕了一句“竹无节长不高,崽不淘长不大”聊以自|慰。而一帮年轻的阿朵却是集体亮了眼,相互间嘀嘀咕咕,更有人拉住竹衣悄声问:“他们都是巫士吗?”
这两人是从麻石寨那边过来的,谁都晓得“月街巫士学馆”就在麻石寨,再者说,除了巫士,谁个还会有胆子从铁索上飞跑过来啊!
竹衣一肚子腹诽,面上却依然是好脾气:“嗯,他们该是巫士学馆的。”
一群阿朵立时满脸羡慕地看向她:“竹衣你们经常见到巫士吗?”
竹衣默默抚额:“见到的时间也不多,这两人有兄弟在我们学馆才会时常过来……”
想拢个啊你们,醒醒吧,头顶上天光还敞亮着呢!
……
不说阿什竹衣这边,却说阿苏南,今天是旬休日不开课,他估摸着诺阿亚跟小黑仔上午肯定过来,也没敢出去。
果然,刚刚把需要清洗的衣服交给杂役,一高一矮两个黑头仔就奔进了院子,矮的那个越过高的那位快速奔至近前,一把抱住他,连声道:“南阿哥,南阿哥,今天阿婶是不是要做凉面?”
这一位自然就是当年的小黑仔,朗阿贺。他比阿苏南小了两三岁,这些年吃穿不愁,兼之又是个贪嘴好吃的,长的敦敦实实,作为一个巫士他的力气还贼大,被他这一抱,阿苏南差一点没呲牙咧嘴。
亏得诺阿亚就在旁边,眼急手快一把将人拎开:“小黑仔你个吃货,除了吃食,你那脑瓜子里面就不能再装点别的物事吗?”吃货一词为阿苏南首创,如今已经风行月街。
小黑仔却是很不服气,反驳道:“我脑瓜子里面还有吃食方子,好多好多,不信你问我阿爸!”
“吃食方子就不是吃食啦?”
“当然不是,方子又不能吃。”小吃货答的斩钉截铁。
阿苏南懒的搭理这俩蠢货,进屋去拿背包——拜这二位所赐,他在学馆这边的名声是如雷贯耳,无论师长还是同窗,任谁都晓得他有一个巫士阿哥一个巫士弟弟还有两个巫士好兄弟,想低调都没可能。不过,高调也有高调的好处,“月街学馆”是巫夷普通人的最高学馆,学馆里面一水的真假精英,作为一个来自小地方的后巫夷伢崽,这几年他呆学馆里却没遇上半件不平事,人缘反倒是一等一的好,混的如鱼得水,他身后的这个“巫士兄弟会”可说是居功至伟。
没多久,阿苏南、诺阿亚还有朗阿贺,两半大小子加一个大龄伢崽,就骑着一辆两轮车上路了,沿途收获各色眼光无数。
说起这个“两轮车”,从外观到功用,都跟阿苏南前世的自行车一模一样,不用说了,必定又是他的手笔。其实刚开始他还担心找不到橡胶,谁成想巫夷是个神奇的地方,橡胶确实没有,但等到家中置办起了牛车之后他即发现:好家伙,这里有种粗藤卷成一个圆圈就成了天然的轮胎,又结实,又有弹性,还韧性十足,比橡胶更要耐用。
所以,他身下的这辆两轮车整个车身都是十成十的藤木结构,感谢巫夷稀奇古怪的植物世界,连链条都是木制!
两轮车是四年之前才出现的新奇物事,原因当然是此前阿苏南住在乌衣寨,完全用不着,没有需求也就没有动过它的脑筋。等他来到月街,不想步行三刻钟到圣河湾,再花三刻钟从圣河湾步行到麻石寨,又不愿意掏十个铜板还要花老长时间等候索道厢车,这才想起还有一种名为“自行车”的交通工具。
可以想见,这个两轮车一经面世立即风行整个月街,到现在已经在前巫夷的两个平坝地区普及,阿苏南为此大赚了一笔,当然这个也要归功于这一区域内老早就有了四通八达的水泥路——没错,就是水泥路,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可把阿苏南给稀罕坏了。
他一直以为巫夷就是前世的老少边穷,生产力也就比黑非洲高上一点点,哪晓得前巫夷,尤其是前巫夷的平坝地区,其发展水平给了他很多惊吓,比如水泥,已经在前巫夷使用了数千年之久,只是因为后巫夷人口稀少,聚居地又过于分散,加之“巫夷水泥”的原料是前巫夷境内一座火山的火山灰,运送成本太高,这才没能普及。
阿苏南后来想起前世古罗马帝国早在公元以前就开始大量使用水泥了,于是释然。不过,两轮车带来的风潮,也就到此为止了,要知一旦出了平坝,这物事就不太合用了,除了在寨子里的石板路上显摆一下,都没可能骑到寨子外面去。
要说两轮车已经出现了三四年,月街学馆现在不说人手一辆,至少也是三人当中必有一辆,阿苏南他们骑车出行完全不应当引人注目才对。所以,真正令人侧目的,是这几人的骑行方式——一辆车三个人,诺阿亚骑车,阿苏南岔开双腿坐后座,而小黑仔朗阿贺,鉴于这车没有前杠,他就干脆坐到了车笼头上,三个半大小阿哥就以这种杂耍一般的姿式,一路叮叮铛铛冲出风营寨,冲下圣河湾。
※※※※※※※※※※※※※※※※※※※※
解释一下,如今的晋江越来越让人迷惑了,每一次回复都必须要刷新也就算了,最可恨的是从回贴到显示还有个时间差,昨天搞得我经常不晓得哪个送了红包哪个没有送……可把俺给累坏了,估计还有个别漏掉的,呆会儿我再刷新检查一下。
……
终于开启新地图了,咱们的小南仔长成少年郎了哈,以前都是事情来搞他,现在终于到了他可以出去搞事情的年纪,小伙伴们都坐等好戏上演吧。
……
……
感谢“依依然然”和“顾城”扔的雷,无以为报,但求抱抱,么么哒(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