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126)
心中有了完全的构思,秦朝宁就这般埋头认真书写,一写就写过了午时。
他都写完全了后才停下的笔,接着拿镇纸压好考案上的纸张,然后才起身去考篮那解开秦柳氏和秦晚霞给他打包的干粮。
放吃食的包袱里面,现下还有馒头,烧饼,红糖糕,绿豆糕,腌肉干,一小坛子猪油渣,一小坛子腌杂菜。
秦朝宁拿筷子从中夹出一个馒头,把馒头掰开两半,把猪油渣、腌杂菜、腌肉干,均匀地铺了些在里面,再把两瓣馒头合上,然后才开始慢慢吃起来。
得益于号房挨着窗边,院试的第二天,秦朝宁的号房周边还没出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会使得让他难以下咽的。
这会儿,他还是吃得颇香。
待吃完满满馅料的馒头后,他喝了两口水,然后又吃了一块红糖糕才停下来。
歇过片刻后,秦朝宁就回到考案前,盘腿坐下,准备开始誊写。
院试的第二场,秦朝宁缴卷的时间比第一场早些许。
末尾缴卷过后,他也是率先直奔茅房。
而待到了院试的第三日,不少学子已经开始叫苦连天,身上发臭,大多数人吃什么都无滋无味。
与此同时,贡院里开始弥漫着一股十分另类的臭味,像是诸多发臭来源混合在一块的气息。
但凡来应试院试的东皋书院的学子们,这时候都纷纷拿出了提前备好的巾帕,绑住半张脸,隔绝那些臭气。
秦朝宁同样如此。
不过,他的巾帕是秦晚霞帮忙浸泡过薄荷的,能清新气息的同时,还能提神醒脑。
捂好了脸,他就开始应对第三场院试了。
院试的第三场,考题共三道。
题目一:诗两首,以景,以物为题。
题目二:杂文,表,一篇。
题目三:[7]默写《圣谕广训》中的《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雠忿以重身命》。
第三场的考题,对比前两场简单了许多。
贡院里的所有学子都奋笔疾书,迫不及待想赶紧写完,早些缴卷离开。
大部分学子是在当天的申时就按奈不住开始举手缴卷的,稍微慢些的那些则是多在酉时缴卷。
秦朝宁检查了两遍自己的答卷没什么问题,才在酉时缴的卷。
在他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后,就独自扛着出贡院。
等他一出大门,秦朝阳就看到他了。
秦朝阳上前帮他接过东西,然后把他的人抱上马车,让他在车厢里喝点茅根竹蔗水先。
这之后,他就去寻钱勤学了。
最后,陆杰修也是被秦朝阳接了回来。
秦朝宁、钱勤学、陆杰修他们三人回到院子里,第一件事都是沐浴更衣,然后倒头再睡一觉。
三人都没怎么交流院试的事,均意会过两日再详聊。
秦家这边,秦柳氏他们趁秦朝宁睡觉期间,就忙着倒腾汤汤水水,要给幺儿补回身子。
钱家那边,钱掌柜的也是如出一辙,在钱勤学和陆杰修歇息时,就给他们张罗一大桌子菜出来。
庆幸的是,他们三人回来后均无生病的迹象。
要知道,南州城里,可是听说院试一结束,各家医官都是一堆堆的学子在就诊问医,有吃坏了肚子的,有着凉了的,有发热的……
等到了院试结束后的第五天,秦朝宁他们又要返回东皋书院了。院试的结果会在九月底贴出,这段时间里,书院的学子们都要先回一趟书院。
东皋书院里,从九月底起,要分院试班和乡试班。
每年这个时候,东皋书院里面就会有不少学子离开,里面的学子数量骤降。
一方面是有的考中秀才之后就不愿再求学的,另一方面是,那些没考中却不愿再考的。这些人都不来书院后,书院内的人就少了很多。
在南州城求学,终究不是一笔小的花费。
陆杰修府上有长辈来信,让他返回京中备考三年后的乡试的。他还没把这个消息告诉秦朝宁和钱勤学。
他自己还没想好要否离开南州城,离开两位好友。
钱勤学则是,不知道自己院试会否会中。若是考中了,他该回盐边县当个夫子,还是继续在南州城内继续求学,力求乡试榜上有名。
早些年的时候,他都未曾想过自己竟然能走到今日这一步。
而年纪最小的秦朝宁,这会在回书院的路上,满心眼里想的都是:娘亲和二姐给他放在箱笼里的那盒子吃食究竟是什么?闻起来也太香的!
等他回到自己的号舍里,他就立马打开来吃!!
不过,等他们三人刚回到东皋书院,张山长就看见他们了。压根没等他们放下箱笼,山长大人直接把他们喊走。
第099章 院试结果
张瑾瑜把秦朝宁、钱勤学、陆杰修三人带回了清风院。
清风院这个时候, 很多夫子都未曾回来。偌大的清风院,显得甚是空旷。
秦朝宁三人默默跟着张山长走,进了他的主院。
等到了大堂里落座后, 张瑾瑜给自己倒了杯茶后,他的目光朝陆杰修和秦朝宁看了一眼, 才问他们院试考得如何。
秦朝宁和陆杰修的回答都是,尚可。
钱勤学则应道, 已发挥了往日里最好水平,结果尚且不知。
听罢, 张瑾瑜告诉他们,其实他主要是想告诉陆杰修和秦朝宁,院试出成绩后,前二十的学子会被学政大人召见。
院试的考官, 学政一职, 一般是朝廷的监察御史、各部侍郎里面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委派到各地去,任期是三年。
而南州城现任的学政大人是吏部右侍郎韦之贯,弘明年间的二甲进士, 凑巧是东皋书院张山长的同年。
张瑾瑜今年无缘院试的评卷,亦是此原因, 避嫌矣。
东皋书院参加此场应试的学子人数, 实在太多。
这里不得不提及,院试的评卷,往年都会因为学子人数过多, 一般会由学政大人提前邀请周边书院的山长作为评卷人员之一。
院试的评卷,并不是只有考官们从头到尾自己看完的, 这些山长们都会参与其中。
只有经过这些山长以及内帘官们的阅卷和评定,那些学子们之中的优秀答卷才会到达学政大人手中。
这里面, 倒无需因为评卷人里面有多名外聘的山长,而担心会存在不公。
一是,学子们的考卷均是经过了外帘官们收卷、弥封、誊录的。
二是,能够被邀请作为院试评卷人的山长,无一不是进士或者同进士出身。
宣朝的院试、乡试、会试,能够参与科举评卷的,只有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的人。
府试、县试的评卷人则会放宽至举人出身的。
在此种场合,进士或是同进士出身的山长们,压根不会为了一张誊录的考卷做点什么科举舞弊的举动,而丢了功名。
实际上,糊名前的答卷,就已经打乱了户籍所在地才开始誊录,再经过誊录后,几乎没人能够从中认出自己书院的学子的答卷。
更何况,学政大人会随即抽查评卷流程,看看他们的打分是否合理,有无疏漏之处。
这样的情况下,整个科举评卷流程,已经能够撇开个人主观喜好,相对公平地进行阅卷。
这会儿,秦朝宁和陆杰修在听完张山长的话后,都愕然了一瞬。
秦朝宁率先问道,“山长大人,不知学政大人若是召见,学生我等可有需要注意的?”
张山长特意找他们提到这事,只能说明,山长大人确实很看好他们,认为他们必在院试前二十内。
此外,学政大人的召见存在需要注意的地方。
闻言,张瑾瑜脸上浅笑了一瞬,满意地看了秦朝宁一眼。
“韦之贯此人出身贫寒,素日来最烦辞藻华丽的文章,亦厌恶夸夸其谈”,张山长顿了顿,提醒他们,“尔等言谈举止,勿骄勿躁,需言之有物。”
“宁愿不出风头,亦不要胡乱卖弄。”
这位当年可是二甲第一,差那么一点点就进士及第的猛人。当年据说,韦之贯之所以殿试第四,还是因为通篇文章用词太朴素所致。
若不然,当得个探花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