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82)
几人试探着朝着塔前走去,还未走近,就听到了两人的谈话声。
“宋师兄没意思啊,那么好的活计,不派给我们,反倒是自己去了。”
“蹲这里有什么用,这群新来的小崽子恐怕要跑完了步,被坑了,才发现自己的答案错了,接下来自己找,还得花时间。”
“师兄,要不我们先去吃顿饭再来?”
另外一个人答应了,两人一前一后地向外走,刚走几步,就与宁颂几人对上。
双方对视一眼,沉默片刻。
“……你们是新生?”
苏期扬了扬手中的布条。
两位师兄在这一瞬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四周充满了尴尬的气息。
终于,在大眼瞪够了小眼,其中一个人才尴尬地道:“哈哈,你们来得够快的哈。”
“没有被忽悠去跑步,来得当然很快。”宁颂说这句话时,语气非常淡然。
师兄哪想到宁颂能这么直接,瞪大眼睛,无助地沉默了片刻。
固然这一回的相见不够美好,可该走的步骤仍然要走。
两位师兄将宁颂与苏期带进了塔里,指着两张桌子让他们坐下,说:“这一关是算学题。”
上一轮是试帖诗,这一轮是算学,虽说那位师兄称如之前院试那般考试没有意思,但归根到底仍然考的是科举的内容。
这一切,无不侧面地展示了白鹿书院的行事风格。
“这里有许多题目,我们一起做,到时候比一比快慢,若是你们输了,我这里就不会有线索,你们得从另外一条路上重新闯关哈。”
另外一条路,自然指的是需要被忽悠着跑步的那一条。
听到这里,苏期差点跳了起来:“等等,我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这些题目是你们出的,你们肯定会知道答案,既然如此,要怎么比速度?”
两位师兄对视一眼,笑了:“可是这比赛,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呀。”
如果公平,还叫什么闯关?
“你们也可以自己想想办法,既然渡过了第一关,就知道我们的入门考试以有趣为主,没有那么的死板。”
想办法?
想什么办法?
苏期听了,有片刻的茫然。
难道他们能把两位师兄的手绑着,不让他们做题吗?
“倒也不是不行。”听苏期这句自暴自弃的话,两位师兄想了想,倒也没有一口否认。
“只是你现在说出来了,这个办法肯定就不行了。”
这话说的,让苏期更加崩溃了。
既然无法制止两位师兄的行动,那要怎么才能影响对方答题的速度?
“我能出题吗?”
在苏期无计可施时,忽然,他身边的人开口说道。
——出题?
两位师兄对视了一眼,觉得有些新奇:“当然可以。”
为了防止宁颂轻敌,一位师兄介绍身边的另一位道:“你的题要难一些才行,否则难不倒章师兄。”
“章师兄的算学是我们同一辈里最好的。”说罢,想了想,道,“比齐景瑜好。”
果然,又是一个得知宁颂名字之后,就明白宁颂来历的人。
“我可否看看你们的题?”出题之前,宁颂需要了解对方的情况。
“可以。”
为了这场游戏更有趣,师兄递来了自己的试题,果然是花样繁多,数量巨大,一时半会儿做不完。
宁颂盯了几秒,将试题还了回去,紧接着就在纸上画图。
“这什么?”
宁颂微微一笑:“立体几何。”
求球形表面积这类题目只是最简单的,还有类似于一只蚂蚁在纸盒子上爬行距离最短的经典题目。
出完两个题,为了让两位师兄尽兴,他还加了一道公式的证明题。
“……”接过宁颂出的题,师兄们只看了一眼,脸就垮了下来。
他们都是做算学的好手,知道这些题目的威力。
“行了行了,这一关算是你过了。”
读了题目,两位师兄自知自己答不出来,也不浪费宁颂的时间,直接认了输。
但认输之后,他们仍然有条件:“这题你总得给我们讲明白。”
“没问题。”
上辈子当过家教的宁颂对此毫无压力。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两位师兄对这几道题就有了认知,虽然宁颂讲明白了,但他们仍然想要用自己的办法解一解。
“去吧,最后一关在藏书阁。”
他们没有闲工夫搭理宁颂,恨不得他们现在就走。
出了塔,苏期虽然高兴于自己躺过了这一关,但也不免好奇其他的解法。
“那如果别人出不了颂哥儿这种题目,那该怎么过这一关?”
“大概还是要做体力活。”
见苏期不明白,宁颂示意他看眼前的塔。
“塔侧的青苔许久没有清理了。”
苏期:“……”
想到这危险的活计,苏期一点儿好奇心都没有了,只想快点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
有些轻松地过了两关,在前往藏书阁的路上,苏期心情有些好。
虽然是躺赢,但与别人比,他已经是最幸运不过的考生了——就在方才,他还看到跑步的学子。
虽然这位学子已经被告知自己被骗了。
“那没办法啊,不跑这个没别的办法。”
一路欣赏着周围的景色,宁颂一行人达到了藏书阁。
不出意料的是,最后一关的考评是策论相关。
“不是让你们写策论,而是让你们排序来着。”对于宁颂与苏期的速度,藏书阁的师兄也吓了一跳。
但试题是现成的,师兄也没有自己加规则的打算。
“我怕弄巧成拙,让你们更过得很快。”藏书阁的师兄老老实实地说。
这位守关师兄这样,宁颂两人反倒是没有了钻空子的机会,只好低下头来,一份一份地看字迹相同的策论。
“这都是我们自己考试的卷子,没有公开过的,你们排个名次,若是与夫子排的一致,就过了。”
“若不一致呢?”苏期问。
师兄好脾气地说:“那就继续排,只有三次机会。”
“若是还不行呢?”
师兄憨厚地笑道:“喏,看看这个藏书馆。”
藏书馆虽然日日都在打扫维护,可里面的书已经很久没有晒了,平日里师兄们忙着读书,甚少有时间过来。
如今新来了一群壮丁,哪有不使用的机会?
“可以有提示吗?”宁颂试探着问。
在上两关里,宁颂敏锐地发现测试的标准并不严格,有许多可以变动的地方。
当然,前提是他提出来。
“你想要什么提示?”果然,师兄好奇地问道。
宁颂想了想,问道:“我想看改卷夫子的文章。”
了解判卷人的风格,是判断文章好坏的第一步。
“可以。”
师兄赞同地看了宁颂一眼:“不愧是案首。”
宁颂的切入点受到了师兄的称赞。
看完了判卷夫子的风格,宁颂能够大致地判断出最好与最坏的那一波,最后却卡在了中间第四五六的排序上。
这三张卷子水平大致相同,在笔迹相同的情况下,很难判别出好坏。
唯一的办法,是观点。
宁颂想了想,将那位文笔稍差,但是论据更详实的卷子放在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