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57)
黄主薄苦笑一声,又连翻道歉。
“师父,算了。”宁颂拉住了生气的郑夫子。
事已至此,第一场考试的榜单已经张贴,没有再更换的道理。如今再责怪主簿,只是无济于事。
“后面还有三场考试。”
最终案首的名次,第一场只是占一部分。
“接下来我会好好考的。”
黄主薄连忙说:“我会与县尊大人解释清楚。”
“不。”
宁颂摇摇头,更正了黄主薄的想法:“您不需要为我说话。”
黄主簿没有明白宁颂的意思。
“您家里离县衙近,我们来这一趟未必没被人发现,您要是为我说话,反倒是害了我。”
第一场的时候还对宁颂的水平充满质疑,第二场就开始为了宁颂说话,这其间的转变,难免县令不多想。
如是这样,反倒是害了宁颂。
“……行。”黄主薄不是听不进去劝的人。
宁颂与郑夫子来去如风,说完了正事,就借口明日还要考试,告了辞。
黄主薄没想到发展会向这个方向展开,没忍住,回去又找老妻讨主意。
“你又不是个聪明人,自己要想什么法子?聪明人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就行了。”
言外之意,是让黄主簿闭嘴,不要多生事端。
黄主薄挨了老妻一通骂,悻悻地闭了嘴,打算明日装哑巴。
县试的第三日,也就是正式考试的第二场如期进行。
有了第一场的经验,学子们在排队时淡定了许多,甚至还有心思打量周围的人。
这一打量,他们很快发现了变化:与一场热热闹闹的考院相比,今日学子少了许多。
“看上去被刷下了大半。”
“这倒也正常。”
在绝对实力的考察中,一次考试就能彻底将那些尚未复习好,或者水平显著较差的考生去掉。
剩下的,至少是文章能够看得过眼的。
第二场考试,考试内容依然与第一场类似。两个四书题,一个试帖诗题。
题目的出题方法仍然与第一场类似。
考试不难,再加上许多人已经约莫感知到了主考官的偏好,都规规矩矩地答题,力图做到十二分的稳妥。
相比之下,反倒是宁颂答得比第一场还要放肆。
在郑夫子面前,在黄主簿面前,他都是一副淡定自若的模样,看上去丝毫不在意这一结果。
可事实上呢?
在心底的某一个角落,有一股怒意一直在燃烧。
这股怒意或许是在穿越之后就有了,一直燃烧到了今天。
他讨厌不公正,讨厌自己的命运被这样或者那样的摆布,讨厌身不由己。
正是这种不忿让他在考场灵感不断。
无论是经义还是试帖诗,也是一气呵成。在交卷时,他心情沉静——
在过去的几个时辰里,他奉献出了自己最好的水平。
当天晚上,县令继续命县丞与主簿同他一起阅卷。
试卷比之昨日少了一半,因此,前几名的卷子很快被挑选了出来。
打开糊名,排在第一的,赫然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怎么又是他。”县令苦恼道。
若是第一回排第一,那第二回还是第一,该怎么说?
按说阅卷只是糊名,没有如同乡试、会试那样有人誊抄成一样的字体,那为何仍然还是会将同一人的试卷选出来?
县令回想了一秒,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宁颂的内容,还是宁颂文章的字体,都与旁人有着质的区别。
尤其是两篇经义,拿去到乡试的考场上也在水准之上。
“怎么办?”县丞看县令,县令下意识朝着黄主簿看去。
黄主薄吓了一跳,刚想替宁颂说几句好话,可话还没说出口,就对上了县令探究的目光。
他心中一个激灵,下意识说:“这……属下不好说,但是为了县尊大人的清名,还是谨慎为好。”
县令又打量了他两眼,收回了目光。
“不若,今天不排名了吧?”
既然每场的考试只是下一场的录取名额,那不排名,也称不上是问题。
只要有最终名次就行。
县丞与黄主薄面面相觑。
不排单场的名次,固然能够延缓县令的窘境。
可谁知道,县试的第五日,考试第三场,考试结束,三人阅卷后,打开糊名,第一那位,仍然是熟悉的名字。
“怎么还是他?!”
这一回,连置身事外的县丞也受不了了。
第42章
大雍历一百一十四年, 四月二十一日。
县试第四、第五场,两场联考。
随着前三场的筛选,最后两场, 剩下的考生数量只有二十余人。
宁颂算了算, 第一场符合条件参加考试的人有二百多人, 三场下来, 剩下的只有十分之一。
应考的考生不多,考试的号房安排得很近, 一抬头, 就能看到对面的考生同自己咧嘴笑。
很好, 都是熟人。
最后一场考试, 考生少, 监考难度也低, 三个考官聚集在一起,同考生们大眼瞪小眼。
到了时间, 锣鼓声响, 考试正式开始。
前三场考试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经义与试帖诗,到了第四场,考题终于有所不同。
一是一篇策论, 二是默写《大雍广训》①。
县试是主考官出题, 在场次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自由度。按照主考官的脾性而有所不同。
譬如刚刚调走的那位县令, 因为自身擅长经义而不擅策论,整个县试考试过程都不会出现策论题。
但显然,这位新上任的县令不这样想。
由于更换了考官, 更换题型也是应有之意,加上府试中会有策论题, 考生们早有准备,因此看到策论题,考生们反应倒也不算大。
只是,这《大雍广训》是什么?
要如何默写?
若是不熟悉,不知道来历,倒也可以编一编、蒙一蒙,靠着考官的善良而获得一些保底分。
可这根本不熟悉的东西,要怎么写?
考生们想到这里,无不拧眉苦思。
这一场考试统共两个题,若是第二题空着,岂不是最多只能得一半的分数?
就在考生们坐立不安,神情紧张之时,主考官颇有兴致地巡逻了一番考场,在观察完考生的反应后,这几日郁结的心情得以放缓。
很好。
看见考生都不会答,他就放心了。
事实上,这《大雍广训》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大雍朝开国以来,几位皇帝的圣谕,内容是规范品行,劝导人好好读书的话语。
《广训》的内容是旧文,可将这些内容编辑成册,还是去年的事。
这也是这位县令曾经负责过的内容,是他为官以来最大的政绩。
当然,将《广训》作为一个题目加入县试,也还不是他的首创,一是前朝有着先例,二是去年国子监的考试中,已经出过类似的题。
这正是他作为主考官来缓解自己窘状的办法。
他不相信在出了这道题的前提下,名次仍然不由他自己掌控。
宁颂不是县令肚子里的蛔虫,自然不知道对方的这一番想法。他只是在看到第二道题时,微微发了一会儿愣。
虽说连续两场考试不公布名次的做法让他提前有了一些防备,可没想到,主考官想的办法是这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