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265)
石生点头,不止姜壮壮、姜田来,赵舒云、卫元也会来。
他们的小摊子一人占一块儿,凑一起各卖各的,不忙的时候留一两人看所有人的东西,其他人跑去帮人牵马停车,忙的时候则互相帮忙。
石生卖她和家蕙做的小东西,姜松卖自己编的扇子、小竹篮还有他爷爷奶奶做的走马灯。姜壮壮、姜田卖自家晒的菜干,卫元卖他奶奶编的草鞋晒的鱼干。
赵舒云没什么可卖的。
他和石生都给姜松的走马灯画画。
赵舒云画的是小时候他爹娘爷爷教的小画,石生是临摹沈青越的画。
作为沈青越的亲传宝贝徒弟,石生临摹他的画,他不另收使用费。不过卖掉他们画了图的走马灯,每卖一个姜松给他们俩五文钱的画稿费。
沈青越和赵先生都鼓励他们多画多练画着玩。
画画除了天赋和热爱,也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自己练习和做作业不一样,做作业又和要拿去卖钱的动力和压力不一样,平时再怎么认真都不如马上要拿去卖给陌生人刺激注意力。
要不是天冷了,沈青越想给他们俩摆张桌子让他们在村口边摆摊边画写生了。
今天姜松也要去作坊那,他本来不太放心让这几个小不点看摊子,但家业一句话就把他给勾跑了。
家业说,“你不好奇赵先生讲什么吗?”
他好奇的。
家业:“听不懂多听听说不定就懂了。”
姜松心动了,把他的摊子交给赵舒云帮他看。
没一会儿,几个小孩儿来齐了,家俊也帮他祖奶奶把东西都搬来摆好,才匆匆回家装豆腐去镇上送。
回来时他还要拐到刘家村帮刘小丫两个哥哥装点蒸饼过来。
全村都忙忙碌碌的。
姜竹他们也在村口摆上摊了。
还摆了两个。
一个卖昨天才收拾好的各类山货,一个专门卖还活着的野兔、野鸭、野鸡之类的。
鹿、野猪和已经死掉的猎物昨天已经处理了,除了昨晚吃的,剩下的全都拿去做熏肉、腊肉了。
三只活羊姜竹不卖,两只麂子昨天被一个不差钱的书生给买了。
皮子他们还没收拾出来,暂时不急着卖。
今天就卖山货、活物和从山民们那儿收来的肉干、熏肉就行。
他负责卖山货、肉干,江宏明兄弟俩负责卖活物,摊子就摆在姜竹奶奶旁边。
吕香梅瞧见姜竹今天也在这儿,顿时放心不少,这才匆匆忙忙回家帮忙去了。
今天要豆腐的人也多,家蕙去送了。
她兄弟怕忙不过来,说要带儿子、女儿过来帮忙,趁着这会儿人还少,她得先去街上帮他们把位置占好,先卖一会儿豆浆、豆腐脑。
作坊里,梁玉兰边吃着包子边把今天讲课要用的板凳一排排摆出来,没一会儿,贾家、曲家大人孩子也搬着板凳来了。
梁玉兰:“不着急,他们从镇上、县城过来还有一阵儿呢,赵先生还没下来呢。”
家业和姜松跑来了,家业:“赵先生下山了,和沈先生在面摊吃面条呢。”
梁玉兰:“一大早就吃面条?”
家业:“赵先生说要讲一天,怕饿。”
梁玉兰好笑:“那沈先生呢?”
家业:“不知道!可能他饿了。”
几人全哈哈乐。
梁玉兰:“你们都吃饭了吗?没吃的先去吃点儿东西,天怪冷的,今天太阳也不好。”
两家都没吃饭呢,又被梁玉兰赶着去吃东西,家业追着贾文彬说他从今天就是他的帮手了。
贾文彬人都是懵的,干脆领着家业去面摊找沈青越问问是怎么安排的。
梁玉兰摆好了凳子去把屋里的炉子点上。
天冷了,赵先生讲课的位置从院里搬到了屋里,为了暖和从上次起他们就把炉子都生上了。
炉子边的三排位置是给年纪大的听众准备的,年轻力壮身体好的,就往靠外的位置坐坐吧。
收拾完桌椅,就开始切姜。
今天是个多云天,还有点儿起风了,早上姜竹特意来了一趟,让今天多煮点儿姜汤,若是谁觉得冷了,可以过来舀碗姜汤。
而村口、村里卖东西的大小摊子全然无惧这点儿严寒,满含期待地迎接他们已经逐渐习惯的“赵先生集”。
赵先生开课时间是巳时,提前到了和村里住的可以趁开课前找他问别的问题,从辰时起,作坊人就开始变多,还有连饭都没吃,揣着个饼子或鸡蛋跑来作坊吃的。
瞧见厨房有汤,开朗地跑来要汤喝,不好意思的则在远处看着,瞧见真能要到,才慢慢往厨房来。
太阳开始升高时候,村子里人开始变多。
除了专门来听课的,还有附近村来买卖东西的、跑来凑热闹玩的,乌泱乌泱的一波又一波。
到了中午,还有专门跑来他们这儿买东西吃的小孩和小年轻。
和他们村议亲的人家没说定的悄悄借着凑热闹来看人,说定了的趁着忙来表现,姜竹忙得晕头转向,都没发现一上午有三个媒婆领了人来看他,倒是有人找他打听沈青越,姜竹一下子警惕了,对不买东西还在摊边晃来晃去问东问西的大爷大娘表现得十分冷淡。
中午他喊家俊替他看会儿摊子,自己买了饭菜跑山上跟沈青越送了一趟,没让他下山。
沈青越稀奇:“你怎么又上来了?”
不是说好他下去找东西吃吗。
姜竹:“人太多了,今天冷,别出门了。”
沈青越也乐得轻松:“行。”
姜竹看了看客厅的炉子,早上他也把炉子点上了,稍微暖和点儿,沈青越也能持续有热水喝。
他又跑去后院搬了几块儿木头来,陪沈青越吃了顿午饭趁山上没人亲了他几下才跑了。
一天过去,他们活着的猎物几乎都卖完了。
到晚上收摊只剩下几只个头小的野鸡了。
江宏明捆了捆打包便宜卖给卤肉家,反正他们家是按个头或者切块称斤卖肉的,不介意小。
收了摊,姜竹先把姜奶奶和石生送回家,小姑娘今天生意挺不错,挂出来的小东西卖了一多半,还帮着赵舒云把走马灯都卖完了。
家业和姜松也跑来帮忙,一见面先道:“小叔,当监院好累啊!”
姜竹听笑了:“不是就在作坊帮忙吗,怎么累了?”
家业:“他一直给新来的人找地方坐,还要告诉他们哪儿有茅厕,中午好多人问我哪家饭菜好吃,村里的客栈什么时候能住,说的我嗓子都累了。下次咱们也在作坊门口放个指路牌子吧?”
姜竹:“好。”
不过年前讲课应该只有一次了,再之后就太冷了,无论考虑别人还是赵先生的年纪,都不适合吹着冷风讲课了。
书院差不多再上半个月课也该放假了。
县城里的书院会上到腊月,不过他们只是开蒙,学生年纪也小,可以早点儿结束。
冬天谁想多学点儿什么,可以上赵先生家里再学。
昨晚睡前赵先生还提了一嘴想趁着冬闲编一编《幼学童蒙》的第二本,再理一理明年教什么课呢。
正收拾着,有几个外村的青壮过来问:“你是姜竹吧?你们山上现在缺人盖房子吗?”“你们村客栈弄差不多了吧,还找人干活吗?”
姜竹被问得一怔。
山上是缺的,不过得问问张师傅的安排,客栈这边好说,姜竹让家俊、家业他们送石生他们回去,他领着人去找里正问问。
客栈也该上梁了,这几天张师傅都被喊来这边帮忙了,只今天村里忙着招待人临时停工一天。
一说来意,里正先问了问他们都是哪个村的,从前干没干过木工、泥瓦。
附近几个村子自己家房子都收拾完了,趁着下雪前想找活儿干的,要么得去镇上,要么得去码头,相比之下,来他们村算是最近最方便的。
问清了情况,里正叫他们明天就来。
他也想赶在下雪前把客栈盖好,等明年开春就能开张。
倒是他们山上不怎么急,新盖的讲堂地面和墙都弄好了,琴室也在修了,他们不急着上梁,冬天先砍树把需要的木材准备好,开春解冻他们就能上梁铺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