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155)
年前两三个月,他都得往各处采药人那跑跑看看情况。
这段时间是药材交易最多,也最容易出变故的时间,得亲自去看看才能放心。
江宏亮没少替孙毅成跑腿去药铺抓药,但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药。
一麻袋一麻袋,像装粮食似的竟然装的都是药。
有往外运的,也有从外地运来的,卸货的装货的,忙忙碌碌。
听着一个一个药材名,江宏亮依旧难以置信,他轻轻扯扯他哥的衣服,小声问:“这些都是药材吗?”
“嗯。”江宏明自己也是头一次见这样的场景。
偶尔听见管事报数量,都心惊肉跳的。
他和姜竹只是马五生意的一小部分啊!
原来只宝峰县交易就有这么多!
没一会儿,江宏明和姜竹去仓库帮忙了,让江宏亮看着他们的车。
他站在车边踮脚往四周看,还看见了镇上药铺的掌柜。
回去时,江宏明和弟弟说起孙毅成说的建议,“你要是想学药,咱们就先在家学怎么晒药认药,弄熟了,再和马老板说说跟他学,要是还想学医,哥领你去问问镇上的大夫,咱们从学徒开始……”
江宏亮坐在车上,抱着沉甸甸的银子,“我想学药。”
“真的?”江宏明很清楚弟弟是很固执的,“你想学医,咱也能学。”
江宏亮:“我觉得认药材也很有意思。”
刚刚他看过了,卖药材很赚钱。
这没打猎危险,还比打猎挣钱。
而且,他学会了,就能帮他哥哥了。
“我就学这个。”
第107章 算账
等把鹿送到池家, 把收来的皮子、山货也都卖个差不多,姜竹一下就轻松下来了。
他和沈青越又跑去湖边玩了一天。
秋天的湖水颜色更蓝, 附近的山色是色彩斑斓的。
绿色,黄色,红色,不同的树叶比春天的野花色彩还浓郁绚烂,沈青越喜欢极了。
姜竹捞鱼,他坐在防潮垫上画了小半天的画, 但忙忙碌碌,一共就画了两张,到回家时还没画完。
第二天姜竹在院子里晒鱼干,沈青越就继续画他的画, 又画了小半天。
姜竹才知道,原来画画是能画这么久的。
但那幅画十分绚烂。
到处都是细节。
他晒完鱼干, 盯着画也看了小半天。
泛着涟漪的湖, 闪耀着光与树的颜色, 像宝石似的, 仔细看, 还能看到近岸处的水草。
湖边的碎石, 颜色也是不一样的。
山崖上的树也是多彩的, 那些看似随意的点点, 竟然组成了那么逼真的树……
姜竹觉得, 他都要听见湖边细微的风声了。
唯一的遗憾, 就是这块儿大纸色彩表现没有沈青越的水彩纸好, 画干了之后,没有画时那么鲜艳。
不过沈青越自己已经很满足了。
本来颜料干后和湿润时就是有色差的,能找到这样能勉强用来画水彩的纸, 他已经相当满足了。
姜竹:“明年咱们多去几趟,你想画的时候咱们就去。”
沈青越:“好,那就,每个季节都去一次吧!”
去到他画烦了为止。
姜竹给沈青越做了个画框。
这回是他用刨子刨木头给他做的。
他爹没来得及教他太多木工的活儿,姜竹只能做点儿简单的,但画框他打磨得很精细。
四角都一点点磨成圆角了,背板也是用整块木板刨薄了做的。
做出来,那叫一个沉甸甸的结实。
姜竹拿着画到处比划,最后还是决定钉在卧室墙上。
为了防潮,他还专门往下面的凹槽里摆了点儿敲碎的木炭。
以防弄脏画,还是用麻布盖着的。
简直要给沈青越笑死了。
但凡这年代能有玻璃,他们小姜师傅也不至于这么犯愁。
之后,姜竹又专门抽了一天来算账。
银票、银子和铜钱,摆了一桌子。
自从上次去山里赶集后,真有人从山里找到他们村来卖药材了。
总算没白辛苦,姜竹干脆把马五给的那五十两银子和江宏明分成一人一半,省得万一要用钱,江宏明手头紧张。
这二十五两他不能动,要专门留着收药材。
他们倒卖山货、皮子,还有卖药材赚的钱,加上姜竹自家山上的山货,江修文帮他联系人卖了一些木头和竹子,附近村有人修房子,大伯也帮姜竹卖了几根儿存在他家的木材,林林总总,到姜竹算账的时候,他手里一共有一百四十两出头,包括卖鹿分给他的四十八两。
而他们欠的工费,则有将将不到二百两。
这还是刨出了秋收前支付过一部分工钱后该给的。
且他们是按一天三十文来算,没按五十文。
里正统计人数时候,精确到了半天,只是来割草的、收拾杂物的老弱妇孺都没算。甚至没加入刨树、挖石头,没费太多体力的,全都没算。
就这样,除了最农忙的时候,平均每天也有七八十人来开荒,多的时候,能上百人。
忙活了两个多月,他们一共才开出来五十多亩,平均每天不到一亩。并且这还是在比较好开荒的缓坡,不是处处都需要挖石头。
沈青越不得不感慨没有机械时代的生产力,他们开荒,真就是一镐头一镐头地凿,一铁锹一铁锹地挖。
遇到实在太大的石头,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绕行。
按现在的市价,一亩良田值十五两,山里的地还要便宜点儿。
如果按一天五十文的工钱来算,姜竹光工钱就花了差不多四百两。
短期内不卖地,很难能将成本收回来。
不过长期来看,土地远比钱更保值,他们不急着花钱,这样反而比攒银子更加合算。
当然能这样做的前提是姜竹能付得起工钱。
也多亏马五给姜竹弄了个收药材的生意,再加上换卖山货、皮毛和打猎,韶家、池家又愿意优先买他们的东西,刘三也能给他们的皮子兜底,且愿意收大半的山货,姜竹才能除去日常花销还攒下这么多钱。
虽然付完工钱他又要赤贫了,还得赊欠一些。
但好在他们家赚钱的人不止一个。
他们俩的钱从一开始就没分开算过。
沈青越不拎着钱袋子逛街时候,家里钱都是给姜竹管。
他们平时的花销,吃喝日用,买衣服做被褥,包括他的药钱,也都是姜竹在掏钱。
细算起来,沈青越卖扇子赚的,兴许就只够他的药钱。
和出版《长腿鸟》相比,那些都是小钱。
平价版的《长腿鸟》利润只有一成多一点儿,精品版的利润有两成半,只凭这些收入,沈青越就要入账二百六十多两。
这还是第一笔。
不意外,精品版本暂时可能还不用加印,但平价版本池远舟已经在安排工匠印第二版了。
第二版他要印三千册。
先前他算了算,忙活这么久他才赚三十多两银子,差点儿没气吐血,一万个后悔为什么答应了张叔阳他只印平价版。
等张叔阳都开始找他预订两千册平价版时,他才恍然发觉,他得走量啊!
且为了宣传,他已经让印刷工匠先帮他弄出几十本样书,去附近各县的书铺搞推销了。
当然张叔阳的门路也不能落下,还有他相熟的一些茶商。
要不然等到过年,家里亲戚一聚会,听说他动静搞那么大,结果只赚了一斤茶钱,不得笑话死他。
而且从第二版开始,雕版的成本就能去掉,他的利润还能再高一些呢。
他用的可是石板,以后顶多修一修,只要不刻意破坏,他的石板能用好多回。
这些都不用沈青越操心。
他只管收好该给他的银票。
这还没算他给张叔阳设计收藏版收的设计费。
尽管只做五十份,沈青越就要了二百两的设计费。
每一份儿的封面他也要钱,画一张,一两。
五十份儿五十两,沈青越都没介意这封面他一共赚二百五十两数字不好听。
他也没打听张叔阳弄这些收藏款打不打算卖,要卖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