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反派去说书(367)
罢了罢了,大不了就被他们卖了,送人,换回利益,算自己还了生恩养恩,至于嫁给谁他不在乎,反正都一样。
只是柳静秋没想到,在他身上还能发生那么多离奇的事。
因为柳和宜和柳大嫂一起谋害他,居然阴差阳错,让他嫁给了宁景。
“宁景”这个人,在村子里一直是个很矛盾的存在,他是村里唯一的秀才,按理来说应该是极耀眼的,便是村长都要礼让他三分,讨好着他。
但是由于他的种种事迹,再加上穷酸的家底,大家伙敬他畏他的同时又鄙夷他,尤其是在宁景一次次出丑后,大家伙儿看热闹看的不亦乐乎时,更加想上去踩他两脚,好出出气——至于出什么气,那些人也不知道,只是知道踩秀才一脚,站在道德点上怒骂秀才,就是这般舒爽。
反正,他们俩成婚了,很不光彩,他丢脸,宁景也丢脸。
而且,宁景并不喜欢他,宁景喜欢柳和宜。
柳静秋不在乎,就像不在乎自己嫁给了谁一样。
可是,后来变了,宁景变了,所有的事情也变了。
其实刚刚开始的时候,柳静秋是没有怀疑“宁景”的,他此前对宁秀才并不了解,就算寥寥几次见面也是匆匆一瞥,只知道对方是个长相不错的秀才公。
所以,当宁景从被他背回醒来后,一次次不着痕迹的维护他,在婆婆和他之间偏袒他,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还三番五次突然拿出许多银子时,柳静秋只以为自己以前看走眼了,自己居然真的阴差阳错,嫁对了人。
可是,柳静秋不是傻子,也不是瞎子,宁景做很多事的时候虽然不对他解释,但是也不会背着他,还会拿给他看。
而越了解这个宁景,柳静秋心里越打鼓——这个人真的是他的丈夫吗?
他不是惊叹于宁景的优秀,而是在怀疑,这个宁景,是不是那个和自己草草拜堂过的宁景!
但是,柳静秋不说,他甚至是着急忙慌的把那些想法丢掉,埋起来,不去想也决不去问。
他不管自己丈夫是人是鬼是妖是仙,他只认这个宁景,这个在说书台上自称景夏的宁景!
思绪再次飘回,柳静秋抚平自己鼓动不已的心,想了想,宁景是他理想型的夫君吗?
是的。
是的。
但又不是。
因为,他的理想型不是宁景这样,而是有宁景,才有他的理想型。
柳静秋无比明白自己的心,这世上除了宁景,没有一个男子是他心甘情愿要嫁的。
在他这样,只有宁景,和天下男人这两个区别。
而且遇到过了宁景,再让他去接纳别的男子,他定是宁愿去上刀山下火海,去油锅炼狱里炸千遍万遍,也不愿意。
学生们还在等着他的回答,柳静秋沉吟了一下,刚想开口,忽然锣鼓三声,下堂了。
而门口童子恰巧道:“夫子,宁先生过来啦!”
柳静秋把书本一合,对学生们浅笑道:“你们内心喜爱,觉得值得,想去争取的,便是你们理想型的夫君。”
他道完,便在学生们的恭送下离开了学堂,走到了外面,正好宁景也走过来。
此时的宁景已是不惑之年,但是依旧眉目不老,整个人身上凌厉锋芒敛去,整个人沉稳儒雅,更加让人如沐春风。
“饿了吧?我给你带了最喜欢的卤鸭,配了两个青菜,天热怕你没胃口,主食带的粥。”宁景从善如流的揽住自己夫郎的腰,将人一起带进柳静秋专属的夫子休息室。
这是柳静秋开设的私塾,自启帝二十二年,宁景辞去帝师职位,告老还乡后,他们就回了和安村,一起开了这间私塾,免费接纳附近数村孩子以及想学之人来学习。
他这间私塾想了很久,可是在此之前不仅宁景无空陪他回和安村做这件事,他也没有。
这些年他和宁景育有一个大哥儿柳江宁,一个二儿子宁慕予,还有个小女儿宁东篱,三个孩子生的间隔有些大,主要是宁景并不太想要,觉得有个孩子就够了,生那么多干嘛,他尿布都洗烦了。
柳静秋知道宁景虽是这样说,实际上是心疼他生育受苦,这些年来宁景也一直在寻找用在男人身上的避子药方,可惜药用了,孩子还是冒了出来,也不知是药不行还是宁景太行了。
三个孩子,老大和老二差五岁,老二和老三差八岁,这样大的年龄差,放在哪里都比较少见。
柳静秋也不放心孩子交给别人养,这些年他除了在婧院教书,就在带孩子,也没有精力撑起一个私塾。
这是于私,于公,柳静秋一直在婧院任教,积攒了大量的教书育人的经验,也是现在才感觉自己足够担起一间私塾的。
这时候他也感觉到,当初十七岁时,一时兴起想大办私塾的自己想法多稚嫩,要是当时他真的一意孤行开了,怕是手忙脚乱,麻烦不断,最重要的是,还误人子弟,这点是他最不能接受的。
幸好当时他听了宁景的劝,进婧院精修,之后二十载任教,学习了各种知识充实了自己,还经历了姜朝第一届女子哥儿的科举,才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柳静秋吃着卤鸭的味道,笑道:“这是和宜的手艺,夫君今日进城了吗?”
现在水泥路直接修到了各村门口,还重新规划了最短路线,他们如今进平遥城,半个多时辰足以。
宁景笑道:“听风楼偏要邀请我去上台说一回书,推拒不过,再加上是有些想念在台上的滋味,便去说了两场《大闹天宫》,回来的时候就顺道去了柳和宜铺子买了这些。”
玙!犀!正!力!
他现在没有再去茶楼说书,不过望春楼还挂着他的名,只是把他还提了一提,冠了个荣誉先生的名头,正牌先生则从四人变成五人,只是他一年到头都不会登台几次。
现在的宁景终于实现了当初的愿望,随便找个地方,坐着就是和人唠嗑,然后信手拈来一个华夏的故事,娓娓说给人们听。
每次宁景一出现在街头,那后面就跟了一溜的小孩,他往哪里一坐,那简直顷刻间就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给他包起来。
因着宁景时不时去平遥城这样来一下,近年来平遥城是越来越繁华,已经直追玉周城了。
不得不顺嘴再提一下,如今平遥县令已经换了人,当初的县令捞够了后直接潇洒辞官回了老乡,买宅买院聘美妾,逍遥快活去了。
用他的话就是经历了那些天灾后,他感觉权利什么的都不重要,快活就完事了。
而玉周城也换了县令,澹御被公孙世子找回来后,好像伤了脑子,谁也不记得了,被公孙世子打包带京城去调养,当时离开的时候,玉周城百姓十里相送,还期盼着人再回来。
不过这显然不可能,澹御回了京城后,没两年就继承了爵位,之后又一路高升,成了天子的左膀右臂,国之栋梁,在京城发光发热呢。
而溪水县令也换了,原县令也被调回了京城,成了朝廷清流之臣的代表人物。
而溪水新县令开始的时候是冉书同,他在灾年过后第一场科举,果然不出所料夺得魁首,风光无两。
然而他却毅然请令要回家乡,实现自己多年以来的抱负。
溪水城在冉书同五年治理下,繁华直追周围几城,百姓富足,夜不闭户。
后来冉书同被调去京城后,溪水城就又换了一任县令。
还有柳和宜,在灾后他果然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主动去报官承担了自己以往的罪行。
不过当时审案的时候,柳静秋去求了情,案子是私下审的,并没有伸张出来。
柳静秋还是心软了,他不想那些已经过去了也已经报复了的事再翻新出来,对柳和宜,对他还是宁景都不光彩,也不美好,不如就私下掩埋了过去。
何必将一道伤疤反反复复的去撕开呢?
这道伤疤早已经不痛了。
最后,柳和宜和柳大嫂一起被收押,一个判了五年,一个判了三年。
柳和宜这个三年还是他自己求的,本来信任平遥县令想卖大将军涂格一个面子,只判个半载或者干脆释放。
不过,柳和宜的牢狱生活也和他自己想的不一样,现在牢房里早改制度了,还以为白关着吃白饭呢,都一个个抓去劳改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