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喜相逢(75)
“叫柯四帮忙?”谢瑾华和柯祐不熟, 但知道柯祐在柯家排行第四。
“不行!他哪里会套话,不被别人套话就不错了。”柯祺很快就想到了一个非常适合的人选,“这事最好要托付给我的嫡母,但愿她现在还没信了邪教。后日下山,你先回书院,我亲自去柯家走一趟。”
被邪教蛊惑的人肯定对邪教格外忠心耿耿,若是处事不当,只怕会打草惊蛇。柯祐没什么演技,让他去套话,他一定表现得特别浮夸。所以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宋氏比较好。她本人的口风还特别紧。
宋氏的娘家不算是什么厉害的商户,但家里也用着几十口仆从。这回宋氏的兄嫂进京,他们肯定带了不少下人。既然宋家的主子都信了青莲教,只怕仆人们对青莲教也不陌生。只要把宋家主子、仆人知道的内容汇总,就算柯祺不一定能因此知道青莲教内部的事,但肯定能弄到很多有用的消息了。
“若要劳烦长辈,当备上一份厚礼才是。”谢瑾华提醒柯祺说。
“谢哥哥说的是……倒也不用太过刻意,准备一份寻常的节礼就可以了。不过,柯祐上头还有三位兄长,都已有功名在身,下一届科举时定会下场一试,不如我再带一份历年的考题回去吧。”柯祺说。
像这种往年的考题答卷,有门路的很容易弄到,没有门路的就得花高价收集,还不一定能集全。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夫夫俩在崇灵寺吃了素斋,又给谢瑾华生母念诵了经文,过了两日不受打扰的日子,第三日就离开了。他们先回了问草园,然后谢瑾华提前回了书院,柯祺则套车准备去柯家。
“要不,我陪……”谢瑾华有些犹豫地说。
“谢哥哥,你提前回书院不是有事要做吗?快去忙你的事情吧,别耽误了。”柯祺说。谢瑾华若是陪着柯祺一起回去,柯府众人在他面前战战兢兢,那样子不像是求人办事,反而像是要砸场子的了。
谢瑾华确实有事情要做。他和三五同窗合计多时,想要创办一份文报。
别人都在以文会友、以诗会友,再不然也会以酒会友、以茶会友,只有谢瑾华和柯祺所住的小院子一直在以食会友。大家写一写面条赋,再写一写凉菜诗,倒也别有一番滋味。因为这太过有趣了,有人曾将相关的诗词歌赋都抄录下来,以便能在书院中传阅,渐渐地竟然就成为了一种另类的流行。
这其实可以算是一种最原始的手抄报了。
从去年发展至今,手抄报上已经不再都是食赋了,有人会加上当日聚会的精华妙句。能和谢瑾华走得近的,品性、学问自然都不错,他们坐在一起高谈论阔,其实就是思维的碰撞,定会形成火花。
所以,记录了这些火花的手抄报更受欢迎了,很快就风靡了整个书院,连先生们都有所耳闻。
某日,柯祺灵机一动,说:“谢哥哥,不如大家干脆创立一份文报吧!”
此时早已经有“报纸”这种东西的存在了,只不过现在只有官报,没有民报。就算是官报,那也不会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发行,而是只针对官员的。朝堂上有个机构叫进奏院,进奏官们会把皇帝诏书、皇帝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省寺监司等机构的工作报告和边防驻军的战报等往各个地方抄发。一般时期,进奏官每五日发报一次;特殊时期,他们日日都要往地方上发报。
所以,当柯祺提出文报的概念时,这想法虽有些新颖,却迅速被众人接受了。
大家都是同窗,原本就相处得不错,而他们又不知道文报最终会被办成什么样,很多人只是把这当做是场小打小闹而已,谢瑾华就被众人推举成了总编。不过,他是慕老的徒弟,最重要的是他本人学问极好,倒也当得起“总编”这个职位。哦,柯祺则成为了“名誉指导”,因为大家都觉得他很有想法。
谢总编需要提早回到书院中展开工作了。
自分家后,这是柯祺第一次回柯宅。大门还是那个大门,门房已经换了陌生面孔,一时间真有点物是人非的意思。门房以前未曾见过柯祺,等柯祺告知了自己的身份,他愣了两秒,才赶紧去传话。
宋氏正陪着嫂子聊育儿经,听说柯祺来了时,她也愣了一会儿。
前日柯祐去寻柯祺了,回家后就对宋氏说了好些话,宋氏的心情竟有些复杂。若柯祺不是那老东西生的,假使他是个外人,宋氏都可以对他更好一点。因为,这样知恩图报心思正直的人值得善待。
宋氏的嫂子早对着这位“嫁”入侯门的庶子心有好奇了,竟想在一旁围观。
宋氏忙说:“嫂子,小九来得突然,只怕是……”
说话说一半,剩下的都任人脑补,宋氏的嫂子也不知道都想了些什么,表情严肃地点点头,然后立刻退到她住的院子里去了。宋氏这才松了一口气,叫下人立刻准备茶点,她起身去正厅招待柯祺。
这一年,不光是柯祺的变化很大,宋氏身上的变化同样很大。
宋氏瞧上去比过去年轻多了。她只用守一年夫孝,如今已经出了孝期,虽因是寡居不好穿颜色鲜亮的衣服,却可以在衣裙的边角处绣上花纹。她以前总习惯于板着脸,现在脸上却有了一点点笑意。
柯祺先观察了一下,见嫡母不像是已经被娘家兄嫂迷惑住的,才缓缓说起自己的来意。他也不拿前朝谋逆说事,只说这种教派的出现,往往会引得群众在某处聚集,到时候荒废了田产就是大罪了。
抛开前朝的事不提,这样的邪教发展到最后,总会引起朝廷的注意并被镇压。宋家这样的商户,在他们所处的县里还是很有地位的。到时候若真出了事,他们这样有钱的商户肯定会被抬出来祭刀。
但如果宋氏愿意帮忙收集消息,有了谢府的保证,宋家人就可以被活动成是“深入虎穴瓦解邪教的英雄”。所以宋氏但凡看重自己的娘家,她都要把柯祺的请求应下来,还要感激柯祺给了她这个机会。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
柯祺离开时,宋氏亲自将他送到了二门。柯祺对宋氏行了揖礼,这才转身离去。
对于柯祺来说,他现在竟是盼着青莲教背后真藏着谋逆的势力了。因为,朝中还完全没有开始重视这个问题,这会是谢大哥的机会!谢大哥在官场上迟迟不能更进一步,都是因为他还没有当过地方官。如果能够证实青莲教有问题,只要庆阳侯府在暗中活动一下,让谢大哥外放到青莲教盛行的地方去。如果大哥能抓住机会把青莲教连根拔起,那么,只要他处理了青莲教,升官入阁都指日可待啊!
这个过程中或许会危险重重,但危险都伴随着机遇!
将前朝余孽一网打尽是一个多么大的功劳啊!大哥现在就缺这么一样辉煌的功绩!
柯祺越想越觉得心潮澎湃。
当然,柯祺是柯祺,大哥是大哥。关于大哥究竟会怎么做,这只取决于大哥自己的想法。
第82章
过了几日便是谢瑾华的生日,这一日也是皇后千秋。
这样的巧合其实不算什么。若有位家世不错又年龄适合的女子应了这样的巧合, 说不得还有福气能讨得中宫欢喜, 因此入太子东宫占上一个分位。可谢瑾华是侯门庶子, 这样的巧合就不被看重了。
且谢瑾华的生日不设宴不饮酒不聚乐, 岂能与皇后千秋相比?
开瑞帝对于皇后颇为敬重,而他的这位发妻虽有智谋却又为人大气,确实当得起皇上的爱重。皇上不断加恩予她,每年的千秋节都弄得很热闹。皇后在这日还会于外殿接受众朝臣、众诰命的朝拜。
德亲王妃按照往年的习惯,早早就入了宫,先去了淑妃的甘泉宫,只等吉时一到, 再陪着亲婆婆一起去皇后娘娘面前贺喜。比起太子妃和皇后,荣亲王妃和贤妃,德亲王妃和淑妃真是亲如母女了。
其实,德亲王妃和淑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淑妃生于商户,长于市井。她年轻时不识一字, 也没正经学过琴棋书画,倒是极擅女红。德亲王妃却生于侯府, 长于勋贵。她当年是京城中有名的才女,便是现在, 也依然喜欢舞文弄墨摆局弄弦。
但这两位女子都有着极高的情商。
淑妃没什么掌控欲,从未往儿子后院塞过女人,也不会吃饱了撑地去挑拨儿子媳妇之间的关系。德亲王妃则完全当得起“贤内助”三个字,无论是在生活上, 还是在事业上,都能把丈夫照顾得很好。
都说婆媳天生就是仇敌,但聪明的人是不会窝里反的。
德亲王妃把女儿暖暖带在了身边,淑妃有了孙女则万事皆足。至于两个孙子……王妃把小儿子和丈夫都托付给了大儿子,世子领着老爹和弟弟,啊不对,是德亲王领着两个儿子去皇上跟前请安了。
暖暖和淑妃咬着耳根,祖孙间似乎在交换什么小秘密。
王妃在一旁微笑地看着。等觉得时间差不多了,王妃笑着说:“听闻母妃这儿的伶官又学了新的故事,讲的是仙女献桃,暖暖入宫前就盼着这个了……”淑妃娘娘一直不耐看书,倒是很喜欢听人说书。
话里说的是暖暖,王妃却眼巴巴地看着淑妃。
淑妃忍不住说:“你这猴儿,都这么大的人了,还拿女儿当幌子,真是不知羞。”
王妃笑道:“母妃瞧着不过三十,那儿媳今年便只有十四,哪里是这么大的人了?”她这话肯定是说得夸张了,淑妃确实不再年轻,都已有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儿子,就算保养得再好,也不可能瞧着只有三十岁。不然岂不是和她儿子一样大了?但王妃这话本就是在凑趣,说得夸张些自然有了“笑”果。
当然,不再年轻的淑妃依然是美的。她美得很有味道。
暖暖最喜欢淑妃祖母大美人了!
淑妃搂着暖暖笑了一阵,道:“就算你说尽了好话,我偏不如你意。你今儿便在我身边守着吧。”
德亲王妃起身行了一礼,伶俐地道:“能跟在母妃身边是儿媳的福分,儿媳谢赏。”
婆媳两人很有默契的交换了一下眼神。她们已经在这一番婆慈媳孝中达成了共识。
王妃故意提起伶官,暗示淑妃等会儿有好戏可看。又说“仙女献桃”,仙女献桃为祝寿,这好戏应该发生在皇后的长秋宫,再不然也和皇后有关,少不得会把太子、太子妃牵扯进去。不过,王妃既然用这般轻松的语气暗示了这一点,说明接下来的那场戏不会真损了嫡系的利益。而淑妃叫王妃在自己身边守着,则暗示了不论接下来发生什么事,只要王妃不离开淑妃身边,她都能够护得儿媳妇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