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那一年(253)
“曾泰然你是不是故意的?”
“也太巧了吧?”
“学渣的内心受到了极其深重的伤害,更可怕的是人家已经拿奖了,而我却要百度一下才知道这个奖究竟有多牛逼。”
“这就是学渣和学霸之间的差距吗?噫,是我不配。”
粉丝们当然知道今天的直播不可能作假,就算曾泰然能买通纪时和姚蒙,他能买通几个权威奖项的组委会吗?何况人家组委会成员还不全是国人,甚至是外国人居多。
“曾泰然你有点东西啊!”
“此时此刻我只想说,求求各位大佬保佑我期末不挂科,既然大佬来了直播间就能拿奖,那我追求一个面试第一不过分吧?”
“求进面!”
“求拿奖学金!”
之后直播的画风就彻底歪掉了,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走上了封建迷信的道路。
但或许是冥冥之中真有点什么,纪时他们参加过这期直播之后,曾泰然后面几期邀请的几位演员居然在业内的权威奖项上拿到了影帝和影后,连带着曾泰然的热度也高了好几成。
第185章 番外15
在京大任教之后, 纪时拿到了国内数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奖项,陈省身数学奖和华罗庚数学奖,另一大奖钟家庆数学奖用来奖励有出色成绩的博士生, 纪时不在这个奖励的范畴内,但他博士那年也没有拿到这个奖,因为同龄人中有比他更出色的人在。
在国内数学界,他的成果还是很受认可的。
但在国际上, 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出现数学天才, 纪时并不是很快崭露头角的那一批, 虽说他在《数学年刊》等有权威性的杂志上发过文章,但天才们总以更伟大的发现和对数学界更大的贡献吸引着这个世界的目光, 他们带走了全世界的关注度。
菲尔茨奖、克劳福德奖、阿贝尔奖……
其实也不能说纪时完全被忽视了,因为在他43岁这一年, 他的一项发现被国际数学界认为是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但那一年, 法国的一位数学家横空出世, 成为了那年最受关注的数学家。
然后是他47岁那年、51岁那年……
数学研究毕竟是曲高和寡的东西, 比如每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前, 国内的网友们还能经常讨论讨论,说村上春树怎么又陪跑, 今年诺贝尔该有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了, 可到了数学这里, 绝大多数人恐怕只知道华罗庚陈景润和丘成桐,而且只知道这个人是搞数学的, 却并不知道他做了什么。
所以纪时入围某某奖的时候也被媒体报道过, 倒是也会有人科普这个奖有多重要, 可普通人确实不感兴趣。
但在专业人士眼里, 纪时就是个经常陪跑的悲情人物,数学界的村上春树。
当然,这种称呼已经代表纪时很厉害了,但对于大众而言,提名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拿奖。
幸亏纪时自己对这一切看得很淡。
得之他幸,不得他命,要是他成天纠结着这些,那后续的研究他绝对也干不下去了,所以不管是不是陪跑,纪时都勤勤恳恳地搞研究,常年和国际上的一些知名数学家保持联系,也和国内外的研究所共同开展数学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他算是相当有知名度的一批数学家。
纪时慢慢地成为了数学界的领军人物。
他有时候也会感慨自己运气不行,包括同行们也经常为他惋惜,毕竟没本事拿是一回事,能提名说明就是有希望,可每回和奖金擦肩而过又是什么意思?
但这并不影响纪时自己本身的研究,也不影响他的地位。
因为成果这种东西是无法被抹杀的。
纪时这一辈子就没为搞研究的资金发过愁,作为学者和教授,他创造了不错的研究成果,作为老师,他也培养出了一批出色的学生,而且他也没有立山头让徒子徒孙们开疆拓土的意思,就安安静静地搞研究,顺便问问自己学生最近出了什么成果。
他的学生们也觉得他很神奇。
按理说纪时这个人平时不太问事,也没有争权夺利的兴趣爱好,可一旦他某位学生有这种趋向了,他老人家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他总能找上那个人,问一声最近研究什么了,有什么进展,大家一起“探讨探讨”,结果探讨着就会让学生产生“我这么菜怎么好意思折腾”“我的理想不是为数学事业奉献终身吗”,慢慢地一个个也冷静下来了。
纪时敢说,也能说,因为他是实打实的靠本事积累的话语权。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研究者,纪时这一生都在和数学打交道,即便到了晚年,他依然会有成果出现,其中也不乏对于三大世界级数学难题的解析,纪时是在这些难题被解决的过程中作出贡献的一员。
毕竟他是一个数学家。
有谁不想摘到皇冠上那颗最闪亮的钻石呢?没有谁能抵挡住这种诱惑,这是数代数学家在努力奋斗的一件事情。
终于,在他69周岁这一年,纪时拿到了数学界最重要的大奖之一的W奖,这是他和丑国一位数学家共享的奖项,两人的研究领域不同,但彼此之间有重叠,也有合作,毕竟W奖不限年龄,拿奖的老头儿不少,这些人的很多研究成果是在年轻时候做出的,纪时和他同届的获奖者都属于一直有成果的类型。
但这的确是纪时所能拿到的最高荣誉。
他其实没想过自己可以拿这个奖,毕竟W奖的历届获奖名单都是数学界赫赫有名的大佬,他在P大的时候甚至在某些大佬手底下学习过,之后的不少研究也是受了这些大佬们的启发才能得以进行下去。
但……这至少证明他这些年的努力是有价值的,他没有白活一场。
拿下W奖之后,纪时在媒体的宣传中自然立刻成为了国际数学界的顶级人物,媒体的宣传中也把W奖和诺贝尔奖并列,纪时接受采访的时候是比较谦虚的,因为他明白,自己和那种国际最顶级的数学家之间依然存在着差距。
那种差距并非仅仅用努力就可以弥补的。
纪时飞了一趟以色列,在以色列议会大厦领取了这一奖项。
“纪,这是你应得的荣誉,我的伙计,真高兴在今天见到你。”进入会场,一直有同行包括物理学界和医学界的学者们和纪时拥抱,纪时对于这类场合并不陌生,好歹他当了这么多年的陪跑者。
当然,纪时很清楚,在这个领域内,他已经足够幸运了,因为他已经拿到了一个重磅奖项,许多科学家穷其一生也未必能拿到如此有分量的奖励。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一直在设想,30岁之前拿到国内的奖项,35岁触摸菲尔茨奖的奖杯,事实证明梦想总是美好的。”纪时开玩笑道。
“因为那些家伙都太厉害了,数学最糟糕的一件事情是——在你觉得自己足够优秀的时候,现实会给你重重一击。”
“但数学也让人愉快,让人疯狂。”
“嘿,纪,这也是我的想法,我以为你们华国人都比较内敛,哈哈哈哈,我比你的想法更早一些,我想在30岁之前拿菲尔茨,证明自己比舒尔茨更厉害。”
“但我们最终都投奔了W奖的怀抱,我成了一个老头,你也成了一个老头。”
“这真是一个sad story。”对方笑道,“能拿这座奖杯的唯一原因是我活得比别人更长。”
“我们还是做出了一些成果的。”
“这一点不可否认。”
纪时上台领取奖杯的时候,议会大厦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纪时发表着自己的获奖感言:“我终于来到了这里,为了主办方给予的10万美元奖金。”
“可以说这是我从事数学研究的原动力,我之所以选择数学,是因为有朋友和亲人告诉我,学了数学再改行学金融和计算机是很容易的,数学是一切的基础,而金融和计算机是公认的高薪行业,而我很穷。”
“开始学这一门科学之后,我觉得数学很可怕,因为数学是浩瀚广阔的宇宙,而我所见只是一粒粒微小的尘埃,在我之前,有无数出色优秀的数学家在这个领域奋斗,他们是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一群人,和他们相处,包括今天见面的韦尔斯,我都能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