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佞臣(74)
“实不瞒师母,得知茜姐和徐二郎君做亲,我也是委实惊讶。”书院中不乏有才之士,若沈先生有将女儿再嫁之心,求娶之人能从山下排到山上,姚颜卿实想不出徐二郎是如何入了沈先生的眼的。
“谁能想到人心易变,当初那么好的孩子如今竟钻进了钱眼里。”沈夫人想到女儿竟嫁了这么一个小人,便红了眼睛。
姚颜卿不好在问下去,只能温声劝着沈夫人,说话间,沈先生由着书童扶着进了大堂,姚颜卿赶忙起身,长揖一礼:“学生见过老师。”他抬头一瞧,不免一惊,沈先生素来讲究养生之道,身子骨保养得当,可今日一瞧,与姚颜卿记忆中已大变的模样,活生生的老了近十岁。
姚颜卿忙从书童手上扶过沈先生,小心翼翼的将他送到上座,沈先生坐下后指了下首的位置:“坐下说话吧!”
“你今日怎么得空来了?海盐的事已办妥当了?”沈先生出言问道。
姚颜卿轻声回道:“已有了章程,正好今日雍王殿下给学生放了假,学生便来瞧瞧老师。”他见沈先生这般模样,反倒是不敢提徐二郎的事了。
“我有什么好瞧的,圣人命你随雍王同来,是叫你为百姓做事的,可不是让你省亲的。”沈先生低声斥道,以拳抵唇咳了起来。
姚颜卿赶忙起身为其斟了一盏茶,无不担心的道:“老师不若随学生去京城让太医瞧瞧,也可开个养生的方子仔细调养下身体。”
沈先生眉头一皱,摆手道:“哪有那么金贵,我不过是受了凉,修养几日便好了。”
“你们师徒好好说会话吧!我去给你们做几道小菜。”沈夫人起身说道,对姚颜卿递了一个眼色。
姚颜卿轻轻点了下头,却也不知该如何开口劝沈先生,反倒是沈先生率先开了口,道:“徐哲可有去寻过你?”
姚颜卿见沈先生提及自己的女婿竟是直呼姓名,无一分亲近之感,甚至难掩厌恶之色,便知他对徐二郎绝无好感。
“昨日徐二郎君曾登过门。”姚颜卿轻声说道。
沈先生听罢却露出冷笑:“他是打了我的旗号登门的吧!日后他若在来,你只管叫人打出去就是了,无需看在我的面子上接待于他。”
“倒也不曾,其实我与徐二郎君曾有一面之缘,当初我还曾给了他一张夏都的引路手书。”姚颜卿轻声说道。
“他倒是好本事,竟连你都受了他蒙蔽。”沈先生冷笑连连。
姚颜卿温声道:“其实也算不得蒙蔽,当初所见徐二郎君一身书生之气,说一声温润如玉也不为过。”
“若不然怎么说是人心难测,我竟不知是我当初看走了眼,还是这人心易变。”沈先生咳了两声,露出了苦笑,他虽未曾教过徐哲,可他也在集贤书院待了八年之久,也可说是他的学生,他尚记得徐哲虽不够聪慧,却极肯用功,当初知他离开书院打理家业时他也曾为其可惜,是以才会在他重进书院的时候对他更为上心,怎知他竟是有眼无珠,看一匹贪婪的狼看成了人。
“老师勿要为这种生气,个人有个人的缘法,他既不想走了正路谁又能管得了,这人的心若是变了,便是自己的父母也未必能拉的回来。”姚颜卿轻声劝着沈先生,仔细斟酌了一下,还是透了话出去:“雍王殿下近日要有大动作了,老师若得了什么消息也不必惊慌,只做未知便是了。”
沈先生道:“他的事我是管不了,若他真有个什么闪失,我只将茜娘母子接回来便是了。”沈先生已有了心理准备,这人走上了歪路终是要自食恶果。
“老师如此想,学生就放心了。”姚颜卿还真有些担心他这位老师一时糊涂为徐二郎出了头,他在两淮声望极盛,若他出了面,他们下狠手之时还真的斟酌一二,毕竟雍王总要估计几分在士林中的名声。
姚颜卿在沈先生这里用过晚膳后方才下了山,一回巡盐御史府便有侍卫匆匆的迎了上来,面色极是凝重:“姚大人,王爷遇刺了。”
姚颜卿面色当即一变,急匆匆的去了内院,雍王此时正躺在穿上,身上只着了一件单衣,手臂缠着纱布,隐隐透出血渍,姚颜卿眉头一皱,问一旁的大夫道:“王爷伤势如何?”
大夫先是见了礼,才回道:“回大人的话,王爷伤势不重,不过近些时日还是卧床修养为好,以免触碰到伤口,让伤势加重。”
姚颜卿点了点头,冷喝道:“这些贼人好大的胆子,竟连王爷都敢行刺,我看是不要命了。”
一旁的侍卫道:“王爷素来无人无仇无怨,才到广陵不过几日,小的以为必是那些盐商背后之人知王爷的来意,心有不满,才想出这样的昏招。”
“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姚颜卿沉吟了片刻道,面色一寒,与雍王道:“依臣之见还是先将李总督请来为好,由他领兵在广陵坐镇,也可让贼人不敢胡来。”
雍王闻言轻轻点了下头,扭头吩咐侍卫派人召两江总督李元镜前来,又让人送了大夫出去,待人一走才做起了身,拿了湿帕子在脸上胡乱摸了摸,擦下一层白色的面脂。
“你是想从谁身上先着手?”雍王将帕子扔回了水盆中,问姚颜卿道。
姚颜卿薄唇轻勾,嘴角露出一抹冷笑:“陶致庸不是想要见我嘛!我便成全了他。”
雍王闻言笑了起来,那陶致庸这次怕是不死也得被五郎扒下一层皮了,他家五郎的罚酒可不是那般好吃的。
第142章
雍王到广陵连面都未露,便遭贼人行刺,这消息传出后起初并没有多少人信,可等两江总督李元镜率兵露了面,众人才知这消息不假,一时间两淮皆是人心惶惶,生怕被误作为刺客下了大狱。
有些聪明人敏锐的察觉出了这桩事的异样之处,忙和相熟的地方官员打探,这一次地方上的官员都三缄其口,不是他们不肯说,而是他们都不知这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又是谁的手笔,想要过巡盐御史府探望,却皆被姚颜卿打发了。
有脾气暴躁的官员当即与姚颜卿发了怒:“姚大人这是何意?一再拦着我们探望雍王殿下,你到底存了什么心思。”
姚颜卿慢条斯理的呷着茶,头也未抬的道:“王爷如今需要静养,各位的心意我会代为转达。”
有人刚想说话,已有侍卫将手往腰间的佩刀上与搭,姚颜卿则比了个请的手势,其嚣张之态叫人恨得咬牙切齿。
“既姚大人不允我们一探雍王殿下,我们便只问姚大人一句话,这贼人可曾有了眉目,总不能一直让广陵戒严,闹得人心惶惶吧!”
姚颜卿抬起了头,阴测测看着问话的官员,眼睛微微眯起,叫人辨不出喜怒:“王大人的意思是让广陵城门大开,让幕后之人脱逃出城吗?”
“我没有这个意思,只是如今姚大人你将来了广陵的盐商都扣在此地,怕是有些不妥吧!”王大人下巴微抬着,冷声说道。
姚颜卿嘴角含着意味不明的笑,问道:“王大人这话是代谁所问?”
“我不过是觉得此般行事不妥罢了,这事闹得圣人面前只怕你姚大人也不好交代。”王大人冷笑说道。
姚颜卿眼中露出轻蔑之色:“王大人面圣之时大可参我一本。”
王大人闻言脸色胀红,似要滴出血来,他若为天子近臣,自是要上折子参姚颜卿一本。
“姚大人不愧是御史台出身。”他恨恨的一甩袖,讥讽道。
姚颜卿轻笑一声:“王大人既知我是御史台出身,还敢在我面前大放厥词?”
“你这是威胁本官不成。”王大人为宁城知府,在宁城素来说一不二,他何成受过这样的威胁,当即手狠狠的在桌面上一拍,厉声喝道。
他此举并未镇住姚颜卿,姚颜卿仅挑眼漫不经心的扫了他一眼,冷声道:“雍王遭人行刺,王大人竟想着放了那些盐商回去,莫不是这里面有你王大人的手笔,你才会为那些盐商开脱吧!”
“你……放屁。”王大人抬手指着姚颜卿,气的骂了脏话。
姚颜卿冷笑一声,声音中透出几分煞气:“若非如此,宁城事务如此繁多,你王大人不说回宁城,反倒在广陵逗留又是何故?”
“姚大人暂且息怒,王大人也是担心雍王殿下。”有人出来和了稀泥,这个时候得罪姚颜卿实非明智之举,他身边的侍卫可都是雍王府的人,若非是雍王授意,这些人又怎会听姚颜卿调遣。
“各位请回吧!王爷何时相召我必会快马加鞭派人相请。”姚颜卿冷声说道。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只能提出告辞,毕竟以他们的身份若无相召实不能长久留在广陵。
雍王歪在偏厅的软塌上,手上端茶,等姚颜卿进来便将茶送到他的唇边,姚颜卿看了她一眼,接过垂眸沾了沾唇。
“原说这恶人由我来做,如今却叫五郎担了恶名。”雍王温声开口道。
“计划赶不上变化快,臣就是这劳碌命了。”姚颜卿似笑非笑的睨了雍王一眼。
雍王心中一动,就着接过姚颜卿手上盖碗的姿势顺势握住了他的手,低笑道:“五郎这双手润白如玉,绝非是劳碌命。”
姚颜卿唇角勾着,将手抽了回来,身子朝后一靠:“臣借王爷吉言了。”
雍王手指摩挲着,似乎在回味刚刚掌下的触感,他笑了一声,道:“翁显春刚传了消息来,两淮的盐价已有所下调。”
“他们这是怕了。”姚颜卿淡淡一笑,并不意外。
“你准备何时动手?”雍王轻声询问道,他们到广陵已近一个月了,这些盐商也委实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臣已命人去了陶致庸下榻的客栈。”姚颜卿眯了眯眼睛,缓缓吐了口气,两淮盐价上调一事便是由彭城打头,陶致庸既为彭城盐商的领头人,他便先拿他开刀。
“我说今日你怎有闲情陪着那些人耗了这么久的时间。”雍王露出了然之色。
姚颜卿微微一笑:“不讲他们打发走了,今晚怕是睡不了一个安生觉了。”
陶致庸被侍卫从客栈押走时整个人都处于不敢置信的状态,此行随他同来的长子面上难掩慌色,只能眼睁睁的瞧着父亲被侍卫带走,等回过神后,第一时间便想去驿站寻徐知府,却被人告知徐知府已动身回了彭城,在问王知府可在,得到却是相同的回答。
陶二郎求助无门之下,不知受了谁的指点,竟携了重礼求到了姚家。
姚二郎出面接待了陶大郎,陶大郎见到他也顾不得多有寒暄,一揖到底,声音中难掩慌色:“还请二郎君行个方便,为我引荐一下姚大人。”
姚二郎面露疑色,桃花眼微微一眯:“大郎君这是何故,我怎受的起如此大礼。”他话说完,才慢悠悠的起身将人托了起来。
陶大郎面有尴尬之色,可眼下的处境也容不得他端着架子。
“家父昨日被雍王殿下身边的侍卫以行刺罪名押走,二郎君是知我父亲的,他断然没有这样的胆子,还求二郎君在姚大人面前美言几句,允我前往巡盐御史府一见姚大人。”
姚二郎眸光闪了闪,手慌忙的收了回来:“大郎君实是高看姚某了,这样要命的事我便是说破嘴皮子五郎也不会松口,亦不敢开口。”说罢,姚二郎便摆出了送客的架势。
可陶大郎如何敢走,当即央求道:“不求二郎君为家父美言,只求能见姚大人一面,不瞒二郎君说,昨日我已在巡盐御史府外求了一日,可姚大人并未应允一见,我是实在没了法子,这才求到了府上。”
姚二郎轻轻一叹:“都为人子,我也实不忍心见大郎君这般,这样吧!我一会修书一封与大郎君,至于五郎见与不见,我也不能做下保证。”
陶大郎目露惊喜之色,忙写过姚二郎大恩,出姚家时将那封姚二郎的亲笔信视若珍宝。
姚颜卿并不意外陶大郎会求到姚家,这也是他有意为之的结果,他得让这两淮的人明白姚家对他影响力,待他离了广陵后也好叫这些人掂量掂量若动了姚家将会招来何等厄运。
陶大郎被人引进了正堂,他头微低着,并不敢随意乱看,待了近了一揖到底,身子几乎弯到了地上,姚颜卿并未叫起,晾了他许久后,才淡淡的开了口:“坐下说话吧!”
陶大郎得了话这才敢抬起头,他望向坐在上位的姚颜卿,这人实在是出乎他意料的年轻和俊美,此时身子斜倚,眯着眼睛望着他,薄唇勾着似笑非笑的弧度,整个人显得慵懒无害,却莫名的让人不寒而栗。
“小民备下一点薄礼,还请大人笑纳。”陶大郎低下了头,轻声说道,见姚颜卿未曾出声婉拒,才将一个木匣从怀中掏出了出来,小心翼翼的敬上。
姚颜卿似笑非笑的瞧了一眼那精致的雕花母匣,眼底却平静如古井不波。
姚颜卿久未说话更叫陶大郎心中忐忑不安,就这么一会的功夫,他背部的衣料已叫冷汗打湿,两条腿不由自处的打着颤,他也算是见多识广,便连两江总督李大人都曾有过几面之缘,却也未曾叫他这般心生惶恐过。
陶大郎不知是否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过,他甚至不敢抬头细瞧姚颜卿脸上的神色,手脚都觉得有些发麻,眼底露出了惧色。
姚颜卿慢条斯理端起盖碗呷了口茶,淡淡的开口道:“我知你的来意,可这事是王爷身边的侍卫调查的,我也插不上手,大郎君还是请回吧!”
陶大郎从他声音难辨喜怒,忍不住抬起了头,见他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只是笑意却未及他的眼中。
“大人,小民父亲绝不敢行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还请大人明鉴。”陶大郎膝盖一软,“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姚颜卿唇角轻挑了下:“若陶致庸不是幕后主使者,必会还他一个清白身,大郎君语气在这里苦苦哀求,不如想法子一证你父亲的清白。”
陶大郎怔了怔,一时不解姚颜卿话中之意,他咬了咬牙,壮着胆子道:“还请大人指条明路,小民感激不尽。”
姚颜卿笑了一声:“外面传言两淮海盐价格上涨可都因你父亲之过,而王爷此番遭人行刺,正是因为触及了你父亲的利益,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你父亲倒是应了这句话。”
陶大郎刚想开口为父亲分辨,姚颜卿便打了一个静声的手势,然后道:“回去仔细想想我的话,若想明白了,总有你父亲洗刷罪名的一日。”
第143章
陶大郎并不是一个聪明人,如果他是一个聪明人,必将第一时间表明态度,以免叫他父亲在牢狱中遭遇。
虽陶大郎未能立即明白姚颜卿的意思,可两淮的盐商却会意过来,不管雍王殿下遇刺之事是真是假,可以这名目拿人却是真,没瞧陶致庸已经因此被下大狱,他家长子像无头苍蝇一样瞎撞,就是寻不来门路。
两淮的盐价几乎同一时间在逐一降价,因早前盐价高升,让两淮的百姓望盐兴叹,以至于盐价格一掉,百姓疯狂的囤积起盐来,这也导致两淮盐商发出的盐顷刻间都卖了个精光。
盐商们面对这样的情况险些吐了血,开门做生意总不能没货可卖,这表示他们早前囤积的海盐必将要放了出来,脑子灵活一些的盐商想着这盐是留不住了,可如何放却也讲究个方法,便以此为借口递了拜帖到巡盐御史府,有人观望着此次是否还会铩羽而归,倒不想门子接了拜帖,没一会便有人将那投诚的盐商请进了门。
“这世上倒不缺识趣人。”雍王瞧了拜帖一眼,与姚颜卿笑道。
姚颜卿桃花眼一挑,轻哼了一声:“亦不缺那刺头。”
雍王知道姚颜卿这气还没顺过来,便笑道:“人都被下了大狱,想要如何处置岂不是你一句话的事。”一条人命雍王还真不放在眼里,他杀的人多了,况且陶致庸落得这样的下场也不冤,谁让他无事也非要生出是非来呢!
姚颜卿唇角勾了下,文臣和武将总归是不同的,姚颜卿倒没动杀心,不过给陶致庸一个教训是必然的,免得日后再有这样见钱眼开的人闹出事端来。
“虽是杀鸡儆猴,可也不必真动了杀意,且叫陶致庸在牢里多受些罪便是了。”姚颜卿淡声说道,然后两人商量起了如今百姓囤盐的事来。
在这件事两人起了分歧,依姚颜卿之意,那些盐商若放盐出去必叫百姓哄抢,这百姓囤盐亦是乱了章法,按照他的意思将这些盐回收,然后将一部分重新发放,当谈也不会白白要这盐,就按照之前的惯例,用银子收回来就是了,放出的价格,也依照之前的价格,至于白行敏当时提的三分利,这个就和姚颜卿没有关系了,一朝天子还一朝臣呢!差价若想补回来,盐商只管去找白行敏要去就是了。
雍王对此却不赞同,这盐一旦回到盐属,便巩固了翁显春的地位,他手上有盐,那些盐商自不敢再不将他放在眼中,这无疑是让翁显春在两淮站稳了脚跟,虽说雍王不至于防备自己的长兄,可他却不得不防恭王的子嗣,毕竟以晋文帝的年龄,雍王那几个侄子完全还有成长的可能性。
姚颜卿此行是受帝命而来,他始终记得晋文帝的话,妥当善后,显然闹出这事以来晋文帝并没有处置翁显春的意思,这代表了圣人想要扶持恭王一脉来平衡朝堂上雍王的势力,姚颜卿自不会做惹晋文帝不悦之事。
“王爷,走了翁显春难道就不会来其他人了?翁显春并不是能臣,有他坐在这个位置总比来一个干练之臣对您更为有益。”姚颜卿此番话也算是推心置腹了,他深知脚踩两条船的人总是会有翻船的一天,这也是他不肯得罪雍王的原因,他下半辈子还得在雍王手底下讨生活,可这个前提是,他得能活到那个岁数,所以他必然得将晋文帝交给他的差事办的妥妥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