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成长计划(129)
实在是内容离奇,记载出格,总之不像是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据我的推断,参考了一些相关历史记录,古代的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距离皇城河南省洛阳市,距离约有四五百公里,在高速上开车也得五六个小时,哪怕是乘坐火车,也得差不多13个小时,这不是一段很短的距离。
以古代的出行方式,多为骑马赶路,马匹一小时能走约摸20~70公里*,受到道路条件的影响,还有古代天黑之后,赶路也不方便,路上也许出行还会遇见迷路等突发状况,走走停停,大家可以算一下,从皇城到晋阳需要多久才能到。
皇帝能够在洛京之围解除后,就御驾亲征,驰援晋阳,说实话,我还是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毕竟之前的皇帝就是御驾亲征,然后军队大败,招致了之后的一切,很难想象出来,当时的朝臣百官,皇室宗亲们,难道就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吗?
他们难道就不害怕旧事重演,更何况,幼帝才11岁,居然就放心让他领兵出征。
怪不得不少人感觉从这时候起,魏书就像是史官嗑药之后的作品。
这个事迹,放在今天也够炸裂的,谁家孩子11岁,也才小学生的年龄,让小学生带领外地的勤王军,就这么上路支援去了。
听听看,这放今天,肯定是要上新闻的,还要被认为,事迹离奇,内容魔幻。
在古代,11岁,也不是一个多大的年龄,在某些学派看来,所谓的陨石、紫光不过是造假,所以才会认为小学生拯救国家的描述,实在是让人不敢置信。
大家别笑啊,我知道动漫里面都是中学生拯救世界多一点,咱们国家来个小学生圣君,年龄上比常规设定还小一些。
但是换个话来说,也正是因为百官默许,让幼帝能够率军救援,这也被认为是真的存在天火等神迹的有力证明,不然实在是不符合人性。
没有神迹打底,一个幼童,能够在宫闱之中有多少话语权,大家可想而知。
假定魏书记载的都是真的,那么逻辑就挺顺的,陨石吓住了洛京之人,让他们放权给天子,然后皇帝才能去救晋阳。
他带了两万人,这些人马也不少了,到了晋阳外,被认为也许是通过放火,所以烧死了不少敌人才取得战争胜利。
说到这里,新的疑问出现了,白天放的火,也不是半夜袭营,那些敌人们难道是木头桩子,都不会动弹吗?
火都烧到眼前,也不知道跑,不知道躲开,所以才会统统被烧死。
毕竟除了放火的描述外,我们可以看到,无论野史正史,都没有说,和胡人进行了正面作战,更是一个俘虏都没有留下,这不合常理。
所以有人认为也许是在水源中下了迷药,让敌人丧失了战斗能力,不然不会这样。
至于晋阳城中对皇帝的个人崇拜,显然有些超乎想象。
虽然皇帝千里驰援,承诺免税是很感人,但是这解释不了晋阳之后的举动。
魏国的末代皇帝在位时,地方起义此起彼伏,一片烽火连天的架势,看起来江山社稷岌岌可危。
但是晋阳是在诸多地方起义后,才迟迟入场。
说实话,就末帝的昏庸程度,很难想象出来,晋阳人是怎么温顺驯服忍耐下去,直到最后才竖起反旗的。
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即便是晋阳在起义,他们起义的方式和内容也颇为与众不同,竟然军队是组建了,可就是没有进入洛京。
诸侯争霸的关键时刻,可以说时间宝贵,也许几天之内,就能分出胜负上下,从而改变家族和人生的命运。
成则飞黄腾达,举族跃迁。败则满门抄斩,人头落地。
我们都知道,在魏国灭亡时,裴钰的陵寝就安葬在洛京附近,那时候天下大乱,诸侯争霸,都在争夺着突入皇城,消灭末帝,成为新朝开国之主。
而晋阳的作为与众不同,他们居然派出大军,不是为了争霸,而是为了保卫帝陵,没错,就是裴钰的陵寝。
这些晋阳士兵骁勇善战,在帝陵附近打退了诸侯中某些妄图劫掠皇陵的残兵败将,牢牢把守着这位已经逝去的天子安息之所,可以说是将忠诚贯彻到底。
也正是这场灭国之战,在魏国覆灭后,唯恐新朝不能护卫前朝帝陵,所以晋阳居然有人专门举家迁徙,搬迁到洛京附近,只是为了保护裴钰的地下安宁。
更诡异的事来了,新朝居然默许了这种行为,好像是裴钰是某种不能得罪的存在。
问题是,就算是活着的时候,权力滔天或者真的神威盖世。死亡是公平的,可以带走一切,而新的朝代建立,前朝的人物,大多数都会被扫入垃圾堆。
裴钰就算是真的能扔陨石,招天火,他都逝世了,还能从棺内跳出来表演新的神迹,来惩处那些不敬之人吗?
总不能真跟某些玄幻小说一样,打开棺材,然后和里面躺着的尸体眼对眼,他还冲你笑了吧。
如果不能惩治新朝皇室,很难想象出来,究竟是出于心理,才会有人同意默许有人不断祭拜前朝皇帝,并且护佑其陵寝所在。
这些真的都很不寻常,所以我们也不知道事情真相如何。
这些晋阳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每代人都自愿承担着守灵的工作,逢年过节会定期进行祭祀,已经衍化出来了独特的生活方式。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仍然有人会在裴钰的皇陵附近巡视安全,以防止各种盗墓贼、为了蹭热度的各种博主、听多了玄幻故事,来皇陵探险寻宝的人等等打扰裴钰的安息。
这是极为罕见的情形,封建王朝早已覆灭于历史之中,沦为了时代的尘埃,在推翻最后一个王朝,宣布走向共,和时,民众是那样的欢悦,充满了渴望和期盼。
提起封建王朝,尤其是里面的那些帝王时,有人崇拜有人不屑,态度不一,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裴钰似乎并不在其中,不受这条定律的影响。
他从第一次走入朝堂之后,种种表现都展现了非凡的一面,神人转世之说市场从来都不小,随着他的神迹越来越多的被记录在册,这种呼声还越来越大了。
后世中仍然兴起对他的偶像祭拜,以及个人崇拜。对其感兴趣的粉丝也不在少数,毕竟是不久前全民票选出来的“最想亲眼见证平生的领导者”。
毕竟是不仅出场自带特效,还时不时能表演一个魔法的古代大法师嘛,这种设定听起来就很有趣。
更何况,裴钰身上的奇事并不只有这些梦幻般的呓语记录,还有一些记载。
诸如万民伞,此物即为从裴钰身上起始,最早记录详见于魏书之中,好了真的别笑了,剔除掉大量的狂乱记录,剔除掉明显的幻想文学,剔除掉各种吹捧溢美,总而言之,学界还是公认,有一些内容是可供参考的。
虽然这种大海捞针,不停筛选才能得到一些有用处的东西的行为,看起来很狼狈,但是史料浩如烟海,想要寻章摘句,获得些有用的东西,总得费力去淘。
万民伞此物就如同字面含义一样,方便理解,是天下万民共同所做。而事实上确实如此,裴钰千里驰援,救援晋阳,种种行为让晋阳人民深受触动,所以民间自发献伞,以求皇帝能够体会到这番感激心情。
在今天的人看来,这段记录里,能够看出,皇帝本人声威赫赫,得到了极大的认可。
晋阳人完全是自发自愿献宝,事实上,也是从此而起,万民伞逐渐衍化成了,对于贡献极大,身份尊贵之人,表示对治理一方,协管朝堂之人的最高敬意。
能够拥有百姓献宝的类似之人并没有多少,本来万民伞的设置,就是为了感激君主。后面词条才慢慢扩大,变成含有地方主官在内。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这仍然是对于一地掌管者,最高的赞誉。
能够得到治下百姓们主动相送的万民伞,足以证明其得民心程度。
这个称赞,因为裴钰而起,也因此被写入史书,录入各种当地记载之中,因为皇帝喜欢走到哪里就把这把伞带到那里。
可以看出来,他是真的很满意于收到的这把伞。
由此可以看出,这位皇帝与晋阳的不解之缘,要比我们所能够想象的还要深厚,如果将魏书看成记实记录,我倒是有些理解晋阳人的心情了。也怪不得晋阳直到现在,也有人能够坚持守在了皇陵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