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289)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4 标签:无CP 系统 直播 宫廷侯爵 轻松 历史衍生 古代幻想

  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想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李一心情复杂,“农民真的好辛苦啊。”谁想要大太阳底下去干活,无非是生活所迫。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为什么妇人要抱着孩子提着篮子,这么辛苦的去捡麦穗呢?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李一痛骂道:“当时赋税一层层的往下剥削,越来越繁重,已然是老百姓承担不起的程度,所以男子大热天也必须去耕种,想要多做点,收成好一点,所以女子只能一边拉扯孩子一边去捡麦穗来充饥,只是为了不饿死。”
  李一忍不住口吐芬芳,“这谁见了不骂一声狗朝廷狗官啊!”】
  大唐上到皇帝,下到文武百官,各个都心头一梗,哪里有那么夸张,谁知道这是不是只是个别。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也很惭愧,他从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够做出改变。
  最后一句“念此私自愧,今日不能忘”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从这一句中可以看到白居易身为官员,无法为百姓做什么,却安享舒适生活的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可能没有《长恨歌》、《琵琶行》那么出名,但却发人深省,有很高的的思想高度,值得再三品味。“】
  “好一首观刈麦。”李世民默了默,生活在大唐的百姓居然已经这么艰难了吗?明明也还不到王朝末年,就已经这样了。
  李世民不由难受,天幕说百姓只想要活着,不在乎活得好不好,原来如此。
  哪里是不在乎,连生存都不能保证,谈什么在不在乎呢?他们只能在这样的世道挣扎,努力活下去。
  李世民心有感悟,他闭了闭眼,别人他管不着,但是他治下的百姓决不能如此。
  【“白居易擅长写讽喻诗,他想要“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他的很多名篇都充满讽喻的意味,他擅长描写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以此来揭示当时的社会黑暗。
  《观刈麦》如此,《卖炭翁》也是如此。”
  说道卖炭翁,李一心头一酸,“《卖炭翁》大概讲的是一位卖炭老人大冷天的还要出门卖碳,可是这么辛苦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反而被巧取豪夺了的故事。”
  李一冷笑:“众所周知,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便开始了下坡路,而白居易在写这首诗时,正是元和年间,要说这唐宪宗在前期也是想要励精图治的,然而后期他却更是重用宦官,导致宦官们无法无天。
  比如宦官在购买物品时总是以超低的价格买入,有的甚至还不给钱,这让百姓们苦不堪言,而白居易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写下了这首诗,意在表达了对人民百姓的无限同情以及对那些宦官们的不满与愤怒。”
  渣渣见多了,李一倒是还算心平气静。
  “卖碳老翁每天都待在山中砍柴烧炭,身上脸上都是尘土,由于常年烟熏火燎,早已看不出原本的样貌,而他头发花白,手指则是乌黑。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位老人生活有多艰难以至于外貌变成如此。”
  “白居易问老人卖炭的钱都用来做什么?老人告诉“身上衣裳口中食。”也就是说他就靠卖碳维持自己的生存。
  所以哪怕他身上衣正单,也还是“心忧炭贱愿天寒。”明明自己还不能够保暖,却还希望天气更冷一点把碳卖出一个好价钱,实在不能不让人心酸。
  “可就是生活这么艰难还突遭横祸。
  此时,两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宦官来了,他们说是奉了命令,就拉着这一千斤的碳走了,只留下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
  李一深深一叹,“然而这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却是晴天霹雳,因为这个价格太低了,低到不知道能不能渡过这个寒冷的冬日。”
  “这说是交易,可实际上就是强取豪夺,没有了炭的老翁,他的生活后来又该怎样?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并没有为我们描写结局,也没有说什么讽刺的话语,但是越是这样,越是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李一低落道:“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卖炭老翁,他卖炭所得的钱只能维持自己的生计,只是为了自己能够勉强生存。
  分明已经年老,却还要大冬天的出门卖碳,获取过冬的财货,可是人生已经艰难至此,命运还不放过他,他最大的资产被抢走了,只留下些许微不足道的纱绫。
  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只找苦命人。
  白居易这首诗真的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255章
  【“无论是观刈麦还是卖炭翁都通俗易懂,令人心酸。这就是白居易为老百姓写的诗。
  而他的诗一向又是写给老百姓看的。“李一悠悠道:“白居易为什么可以成为继李白杜甫之后唐朝第三大诗人,我觉得这就是最基本的原因。”
  一个愿意写让老百姓能听懂的诗,为老百姓发声的诗人。
  他同样足以称之为伟大。】
  白居易轻轻一叹,可是他写的这些诗,哪怕流传大江南北,也没有传进皇帝的心里。
  盛唐啊,何时能复得见你呢?
  【“其实相比绝大多数诗人,白居易的仕途之路倒也还不错,他做过杭州和苏州的刺史,也当刑部侍郎。
  刺史是一地长官,而皇帝之下就是三省六部,侍郎是六部的二把手,这已经称得上高官了。”
  “可是他依然改变不了什么。”皇帝不是明君,白居易的官做得再好,诗写得再动人,又能如何呢?】
  元稹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声安慰好友,这种无力的感觉,太懂了。
  假如皇帝一开始就没有作为就也罢了,可他明明也曾经想过要做出一番成就,重振大唐,可现如今……大家总是想要唤醒皇帝曾经的豪情壮志,可是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李一觉得气氛又变得沉重了,她换个话题,道:“说起来白居易的代表作那才真的是经典中的经典,无论是长恨歌还是琵琶行都是必读古诗。”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首都是长篇叙事诗,说起白居易就不得不说他的叙事诗,堪称一绝。”李一兴致勃勃道:“其中琵琶行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只是借着描述琵琶女的事情来暗示白居易本人的遭遇,这是诗人们很常见的写作手法,一切作品最终的目的都是抒发作者的感想。”
  “但是,琵琶行千古传唱,到现在我依然整首都会背诵,自然是因为其行文如流水一般流畅优美,其中描写琵琶那一段简直绝了好吧。
  当时白居易送别友人,忽然听到琵琶声,问是谁在弹奏,于是重开宴席请琵琶女相见。
  正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李一笑吟吟道:“名句来着。”
  “琵琶行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但是单纯以诗文来说,它真的写得太好了。”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可不得志的哪里是琵琶女,分明是被贬谪的白居易啊。”
  李一振奋道:“我很喜欢下面这一段——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李一鼓掌,“好一段激昂的奏乐,好精彩的表演,通过文字的描写也能想到当时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是何等绝妙,而在白居易的文字又如何的动人心魄。”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