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皇帝的同人被发现后(187)
傅询自然知道他的意思,却刻意装不明白,人是站在韩悯身后了,但是灯笼被他背着手放在身后。
韩悯双手揽住他的腰,趁着抱他的时候,把他藏在身后的灯笼拿过来。
拿了灯笼就松开手,他将灯笼提起来,放在梅花枝子边。
烛光映在他的脸上,将梅枝的影子也照出来。
在看清藏在里边的白玉一般的花蕊时,韩悯笑得连眼睛都弯起来,脸上的神采教烛光都暗淡几分。
傅询问:“这回可看清楚了?”
韩悯点点头:“嗯。”他转回头,笑着对傅询道:“我记得小时候第一回 和陛下来看梅花,那时候不够高,还是踩着陛下的肩膀看的。”
当时说好一人看一回,韩悯下来之后,傅询用力地拍了一下韩悯的肩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想到后面的事情,韩悯有些不好意思。
他摸摸自己的帽子:“可以折两枝回去给辨章他们看吗?”
“去罢。”
韩悯走到林子深处,抬手攀下两枝将开未开的梅花。
折了几枝拿在手里,韩悯一面说着“回去吧”,一面回过身,忽然发现傅询就站在他身后,吓他一跳。
韩悯往后退了一步,正好撞在梅树树干上。
傅询问:“这就要回去了?”
偏殿里那么多人,好容易把他骗出来,哪里有看完梅花就放他回去的道理?
偏偏韩悯还不大懂得:“陛下还有什么事情要做吗?”
傅询吹灭灯笼,一只脚挤进韩悯的双脚之间。
花影深深。
*
偏殿里一行人歇够了,要了些颜料笔墨,将大张画纸铺开。
他们一群人里,柳停善书画,他挽袖执笔,站在画案正中,点染晕皴。
江涣抱着手站在他身边:“系舟,把我画好看点。”
而后殿门响了一声,众人一起抬眼。
韩悯一手抱着梅花,一手牵着傅询,从门外进来,两颊不自然的绯红。
见他们都看过来,便低了低头:“给你们也折了点梅花。”
楚钰用手肘碰了碰柳停:“快快,把韩惜辞也添上去。”
柳停用正红的颜料晕染,寥寥两笔,在纸上勾画出一个身形瘦削的青年。
韩悯将梅花塞给傅询,走过去看看:“师兄这是在画什么?”
“行乐图。”
*
过了年,定渊二年开春祭天。
也是在这日,原本在邻水三郡试点的新法推到五个郡县。
又过了三年,齐国开始全面推行新法。
定渊五年,被宋国割让出去的西北十五个重镇陆续建起数十个马场,骑兵训练卓有成效。
直至此时,在渭水北岸苟延残喘了三年的宋国才知道紧张。
宋君再次惊醒梦中,又一次想到了三年前南渡渭水的公孙论老先生。
以出使的名义,宋国请尊齐国为宗主国,宗主国断然不会对属国出兵,这是宋君的意思。
公孙论虽然不愿低头,但还是禁不住宋君再三恳求,以高龄残弱之躯,再次南渡。
*
这日,韩悯带着小剂子在学宫主持开课事宜,宫里忽然派人来说,公孙论已经进宫拜见了。
倒不是非要他去不可,只是傅询知道他一直记挂着这位师祖,所以派人来告诉他一声,问他要不要进宫去看看。
韩悯有些惊讶:“这么快?前几日不是还在文县驿馆吗?”
那人道:“大约是公孙老先生心急,所以是赶过来的。”
也是,齐国就在练兵,随时可能陈兵宋国国门之外,他心急如焚,自然是一刻也等不得。
韩悯道:“那好,等我换身衣裳就进宫看看。”
今日永安学宫开课,四海学子汇集于此,为表亲切,韩悯也穿着学宫青衿的衣裳,束着玉冠。
如今要去会见使臣,还是换一身庄重的衣裳好。
短短三年,韩悯的容貌相较从前,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褪去些许青涩,因为这几年好好养着身子,面色更加白皙,杏眼如漆,唇红如染,风流俊俏,姿容更绝。
只是脸上身上一直不长肉,还是瘦削的模样。
他换上官服,坐马车进宫。
仍旧是起居郎的官服,这三年来,他的本职未变,另加的名衔一堆。
原本去年给韩家平反,傅询就要给他封爵,韩悯却说他年纪轻,还是再等等。
他要等到天下万民安居乐业,再行封爵,傅询也没办法,只好由他去了,转头又给他安上一堆好看好听的字眼。
不过不用明说,旁人也都知道,他不单是起居郎,还是天子近臣,变法钦差。
马车很快就到了紫宸殿,他掀开帘子看了一眼,公孙老先生候在台阶下,由人搀扶着,白发苍苍,佝偻着背。
韩悯轻叹一声,放下帘子。
马车在后殿门前停下,韩悯进了后殿,傅询就在里边等他。
他行礼:“陛下。”
傅询也不说“免礼”,反倒上前握住他的手,拉着他往殿前走:“走罢。”
内侍早已见怪不怪,喊了一声:“传宋国使臣上殿。”
公孙论缓缓地登上台阶,俯身叩拜。
韩悯坐在傅询身边,看着他一把年纪了,仍为病入膏肓的宋国奔走,只觉得惋惜。
赐座之后,他在下首坐定。
“此次前来,为修两国百年之好。齐国疆土广袤,百姓安居,齐国圣上贤明,小国愿奉齐国为宗,奉齐君为君。”
这样的话,要他一代大儒讲出来,也实在是艰难。
韩悯看了一眼傅询,才开了口:“先生此言差矣,宋国自诩中原正统,从来对我齐国封锁文化,书籍经卷一律不准入齐境、过关卡。如今要奉我齐国为尊,齐国惶恐,万不敢当,更怕宋国日后觉得耻辱,反怪我齐国仗势欺人。”
好熟悉的话锋,锐利逼人。
公孙先生下意识抬头看去,又连忙收回目光。
傅询便道:“此事明日朝拜再说。”韩悯转头看他,傅询会意,又道:“朕看公孙先生精神不济,韩卿送公孙先生回驿馆罢。”
“是。”
韩悯行礼告退,那头儿,公孙先生也被侍从扶起来。
一老一少,两人一同走出殿门。
正是黄昏,夕阳余晖斜斜地打过来,或挺直或佝偻的背影照在白玉阑干上。
公孙论道:“韩大人真是年轻有为。”
韩悯笑着客套了两句。
“不知韩大人师从谁人?”
“柳映柳老学官是我老师,我七岁时跟着老师念书。”
听闻此言,公孙论微怔,随后收敛了神色,推开侍从:“去要一碗水。”
他已是风烛残年,靠着吃急性药撑着,此时要水,侍从就知道他是要吃药了。
还有其他人跟着,那侍从转身便离开。
公孙论不要别人搀着,反倒握住韩悯的手。
“柳映,老夫知道,从前他也跟着我念过书。”
所以公孙论算是他的师祖,素未蒙面的师祖。
这许多随从跟着,两人分属两国,韩悯也就没有喊他。
公孙论又道:“三年前在渭水畔,那些话是你教的?”
韩悯仍旧不语,便是默认了。
公孙论握紧他的手,只叹道:“后生可畏。”
出了宫门,使臣的马车不能直接在宫门口等着,于是韩悯扶着他走过玄武大街。
前边有些热闹,公孙论眯了眯眼睛,忽然问道:“好徒孙,前面是怎么了?可是有人闹事?”
他说的含糊,旁人都没有听清,只有韩悯听清楚了。
“是新进科学原理的展览会,还在起步阶段,只是一些小玩意儿,你老要过去看看吗?”
“你就不怕我带的这么多人,把东西看懂了,再带回宋国去?”
韩悯坦然道:“这些东西,都要与之匹配的基础,宋国暂时还用不了,就算带回去了,也没有懂的人。”
- 共208页:
- 上一页
- 第187页
- 下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