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技术型工种 中(267)

作者:莫向晚 时间:2022-01-28 09:37 标签:快穿 系统 无CP 穿越时空

  “经书所记,四事也,曰衣食住行,曰生老病死,曰喜怒哀乐,曰因果轮回。”
  广济的总结角度比较新颖,实际生存问题,哲学思考问题,情绪交互问题,世界观探索问题。
  纪墨想了想,他能隐约把到一些脉搏了,却还是没有贸然说出,仰着头,等着广济继续往下说,总该让当师父的有点儿成就感,什么东西一点你就透,举一你就反三,当老师的一开始觉得惊喜,后来恐怕就要觉得没意思透了,好像什么都不教你都知道,他反而成了卖弄的那个了。
  “义在微尘中,经也在生活里。”
  广济的话绕回来,告诉纪墨,“多听,多看,多思,人生所历,与经文印证,若皆有所得,就是修行有成。”
  说话间,广济拉了纪墨一把,没让他被地上土坑绊倒,纪墨抬头看他,人生即修行,这样子想的话,豁然开朗。
  中午天热的时候,广济并不急着带纪墨赶路,会找到地方休息,并不刻意靠近人群,也不过分远离,没有选择道旁卖茶水的草棚,而是选了一处树荫坐下,不管周围是否有人经过,又在做什么,广济抓紧时间带着纪墨补课。
  补了早课之后,就是开讲经文,并不是多么绕口的句子,而是带着些故事性启发性的事例,普通的问答之中似藏有大智慧的那种。
  类似的句子,纪墨也曾在现代的时候看到过,属于那种看到之后眼前一亮,再一品味,其中的思维就很佛系智慧的那种。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人生百年,不过一捧尘土……”
  “心静可见佛,佛何像,众生何像……”
  “佛言二十难,度者亦为佛……”
  “静心修行,善心做事……”
  “诸恶念难除,可摒弃道旁,正道直行,不妄自破……”
  纪墨听着听着,倒是有所感触,怪道最开始佛家是小乘佛教,自修总比普度容易,所有人对自修的心得,从一日三省吾身做起,都能来点儿“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之后的大彻大悟。
  但要普度众生,怎样把自己的道理变成别人的道理,甚至是别人奉行不辍的圭臬,难度就大了很多。
  传、销还不能人人信呐,何况这又不是传、销。
  于是,要让人了解,思考,就要把这些思想化作点滴,融入到每一个看似平常的对话和故事之中。
  经文之中的代入感,主要就是在那些弟子身上,他们学佛,他们有诸多困惑,从怎样才是佛,到佛能够怎样,这段漫长的路,他们会发出无数个疑问,像是一个个十万个为什么。
  然后佛祖一一回答,从这些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问题之中,思想在渗透,思想在传递,属于佛的作为在传播给他们,再由他们传递给别人。
  生活是修行,举动之间,衣食住行,都是在修行,扫地是,砍柴是,洗衣做饭也是,就连捧着一碗米饭默默咀嚼,同样也是修行。
  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吃饭的时候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甚至那个时候头脑都未必会在想饭食是否美味好吃,可这种放空的状态,本身也是修行,是静心,是宁神,是有关定力的修行。
  不为外物所动,也不为外物所求。


第560章
  在广济讲述这些的时候,过路的一些人,有的不太着急赶时间的,也会停下来听一听,这并不奇怪。
  知识从来都是昂贵的,古代人未必人人都有学问,能够看得懂长篇大论的优美词句,可当有人于街旁讲话,无论他是说书,还是在演讲,总能够吸引一些人的驻足倾听。
  可能这就是为何街头音乐家长盛不衰的缘故,总是能够让自己的声音传播出去的,还几乎没有成本。
  当然,广济所想并不是这些,他为纪墨一人讲经,便只为他讲,旁人是不是在听,都跟他没有关系,那种淡然的气质,好像是身处闹市之中也如孤身在荒原一样,并不会在意周围的外物动了还是没动。
  这些旁听的人之中,若有那么一两个感兴趣的,好奇的,在广济讲课的间隙,叫一声“大师”,询问他某件事的,哪怕对方拉拉杂杂说了一个漫长的故事来询问故事中某人该如何做,广济也会调转视线,看着对方,认真听完,为此耽误自己赶路的时间都无所谓。
  在那种时候,纪墨也会在一旁倾听,这些平常人的普通故事听起来都有一种亲切感,好像自己也会遇到一样。
  邻居借了酱油,还回来竟是少了半瓶,下次再借,还给不给借?
  家中总是丢东西,不是什么值钱的,但零零碎碎,也让人心疼,怀疑是邻居的小孩儿偷的,该怎么说?该跟他家的大人说吗?还是逮着孩子教训一顿?
  熊孩子坏事儿,拔了自家菜地里的菜,好好的菜都给霍霍了,心疼得不行,真计较又坏了亲戚情分,怎么办?
  两个女子都很好,一个寡妇带孩子,一个未嫁却有个泼皮弟弟,该娶哪个才好?
  眼看着又到收获的时候了,去年官府的税就高,今年要是还这么高该怎么办?
  婆婆总是说媳妇不好,媳妇总是嫌婆婆恶毒,夹在他们中间的儿子/丈夫该如何是好?
  媳妇娘家有了难事儿,要把他家的孩子过继给自家,完全不想要,该怎么拒绝?
  好容易谈了门亲事,之前都好好的,临到成亲,加价了,该怎么办?
  零零碎碎的问题就好像是在找一个标准答案,可现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所有的答案都是把天平两头反复称量,觉得哪头更重,就更偏着哪头。
  广济对此给出的答案大多很含糊,起码在纪墨看来很含糊,主要的意思就是放宽对别人的要求,很多事情不要太计较,人生百年,何其匆忙,若把时间都用在计较上,损失的是自己。
  道理听起来是有道理,可,真的所有都忍了,难免憋屈。
  另一部分需要处理办法的问题,广济就让他们问问自己的心,比如说亲戚家的熊孩子,是亲戚重要,还是熊孩子损坏东西这件事重要,如果前者重要,后者就不要太计较,如果后者重要,那只管去撕破脸皮,不要这门亲戚了。
  听起来很简单,可做起来多么难,也许那亲戚也曾在自家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助不多,却也让人暖心,自己这时候计较,怕伤了对方的心,可若是不计较,自己又咽不下这口气。
  两边儿的轻重该怎么衡量?
  “施主应该多问问自己的心,或许那个答案早就在施主的心中了。”
  广济表情温和,并没有因为对方的反复纠结而着恼。
  等到人走了,纪墨问广济:“师父,你觉得他会怎么做?”
  广济说:“他会去计较那个孩子做的错事,人总会更加在意自己的付出。”
  客观而又清醒。
  纪墨微微点头,在问出这样的话的时候,他就已经决定了要追究对方的责任,许是忍不了,对那些菜投入了更多的期望,又或者隐隐地,对施恩求报的亲戚也有了芥蒂。
  忘了在哪里曾经看到过,说人的行为是有逻辑的,只不过这个逻辑很难落实于语言和思想上,可能做的时候,你自己都未曾想到是为了什么,可做出之后,就会知道还是在意的。
  也许,以后也会为这样的做法而后悔,但在当时,是不会想这些的。
  经文教人忍让,不是让人把自己忍成包子,而是让人提升层次,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往下看,那些曾让心绪难平的事情又算得上什么呢?
  想要看现在,先要未来眼。
  想要看过去,当从过去观。
  从更高的层次上俯视,便能相对从容。而对过去之事,不是说不能够后悔,而是可以有一个心灵安定的办法,点个长明灯怎么样?实在不行,祈福牌也可以来一个,多往功德箱里塞点儿钱,心情都更加美丽了呐!
  进一步再解释一下,经文并不教你怎样改变世界,而是教你怎样改变自己,首先从改变自己的心境开始,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境界水平,你都不与对方在一个层次上了,对方的各种“攻击”又有多少能够奏效?
 

上一篇:技术型工种 上

下一篇:技术型工种 下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