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传播异世界(95)
第83章 八十三、报纸
分厂开办的同时,长安镇也进行了一场招聘。
招收记者。
报纸需要新闻, 而新闻需要记者。
时玉和霍辞清楚知道记者的重要性, 所以亲自起草了这场招聘。
三分之二从学校挑选, 学院已经毕业了两茬,第一年毕业的比较少, 那时候大都送年纪小的孩子来,等过了一年,看到孩子的变化, 许多人改了念头, 将年纪大的也送了进去, 哪怕只学个一年,也够了。
尤其技术学院最受欢迎, 不是所有手艺都需要花长时间, 譬如厨艺, 一些简单的很容易上手, 对平民来说,学会一两样够他们去外面开店摆摊了。
其次是文法学院, 因为只有三年, 教学速成, 出来至少也能找个读读写写或者帮人计算的活计。
当然, 最重要还是学费便宜。
最初开办技术学院和文法学院为的就是平民, 所以学费压的很低,基本意思意思就得了,书籍长安镇有造纸厂和印刷厂能自给自足, 桌椅板凳也有木工厂,木头都是现成的,白山上最多的就是木头。
伙食也花不了几个成本,尤其在粮食泛滥后。
肉厂油厂也都有,科学养殖导致养殖场的牲畜数量也连年激增,供应给学校并不取利润。
所以孩子在食堂吃饭比在家还省,有些人单冲着这一点,咬咬牙,把家里的孩子都送来了,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一窝全丢给学校,算下来,反倒还给自家省了粮食。
在这样的言论引导下,导致第二年报名人数直线上涨,其中十几岁的孩子最多。
于是新一届毕业生人数便十分可观。
不过达到合格的还是少数,毕竟大多数只学了一年,成绩不错的是学了两年的,或者进学校前就有基础的。
记者人选就从这些人里面诞生。
还有三分之一从镇民里选,毕竟学生到底年纪小,人情世故方面比不上成年人,到时候跑新闻一老一少搭配着干活才好。
只是可惜听到这份工作要去外面跑,报名的人不多。
时玉和霍辞只能稍稍放宽了条件,打算之后在培训中弥补。
于是原本计划好的半个月培训延长到了一个月。
同时变成了封闭式训练,连军训也配备上了。
学生们接受良好,学院入学都会进行为期半月的军训,上学期间早操体育课从未间断,镇民就比较痛苦,第一次接触这种训练,平时散漫惯了,对令行禁止这点很不适应。
但好在没有人逃避,咬咬牙坚持了下去。
时玉和霍辞还亲自给他们上了一周的课程,让这帮预备记者们引以为荣,再一听神使对记者的描述,顿时觉得这份职业意义重大,心里那点不情愿彻底消失无影。
尤其这帮刚毕业的少年,简直热血上头,恨不能立刻上任干出一番事业。
不过很快就被一盆凉水浇灭了。
时玉和霍辞为了让他们明白记者笔杆的重要性,特意找来剧团帮忙导演了一场舆论引起的“惨案”。
两人打着考核的借口,放这帮预备记者去寻找新闻,剧团是长安镇的焦点,一帮机灵的少年很快就打上了剧团的主意。
他们本意是想打探新剧的消息,或者一些演员的八卦绯闻。
结果撞上了一个妇人带着孩子来找丈夫,说丈夫是剧团的演员,成名之后却抛弃了他们母子,和剧团另一个女演员结婚了。
妇人说的哀切凄惨,孩子也哇哇大哭。
几个少年热血上头,当即将这件事写成了一篇新闻,也有脑子清醒点的想去找另外一个当事人了解情况,结果偏偏对方不在,去红香城表演了。
等到交作业,他们就将这篇交了上来。
时玉和霍辞也没说什么,和其他人的稿件放在一起汇成一张实验报纸发了出去。
然后果然,这种八卦新闻很快就点燃了舆论。
等那位男演员从红香城“回来”,已经千夫所指,他说什么辩解的话都没有用,没人听。
而就在这时妇人话音一变,说自己说的是假的,她根本不是男演员的妻子,孩子也不是他的,她只是想找男人要点钱,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很对不起。
顿时上下一片哗然。
紧跟着舆论调转,大家该数落起了妇人。
这时,时玉和霍辞又站了出来,说这只是一场表演,妇人和孩子并不是母子,他们都是演员,男演员也是,只是为了演一出戏。
大家傻了眼。
那帮少年则被吓住,还有什么不明白。
一个个脸色又白又红。
对握在手中的笔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时玉和霍辞又趁机灌上一碗心灵鸡汤,一个红脸一个白脸,让这帮预备役真正明白了自己的职责。
同时借着这件事对全镇镇民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不要听风就是雨,要有自己的判断,保持一颗清醒的心。
有了这次教训,预备役们更加认真,终于在春节前结束了培训。
时玉和霍辞又让新闻部添加一个监督审核岗位,以防这帮预备役成了老油条之后搞起欺上瞒下。
这个时代做什么都慢,从时玉提出办报,前前后后加起来准备了近半年,一直到春节开始一月下旬,各地的工厂才正式投入使用。
刚刚过完上元节的预备记者们也提前收假,踏上了实习之路,坐车赶往各个都城。
等到二月中旬,报纸终于登场。
——之前出过的不算,那更像广告宣传单,宣传足球赛,宣传神国习俗节日等等,让外界真正了解长安镇,而不是道听途说。
发行的报纸有两种:
一个是月报,时间定在月初第一天,报道范围囊括全国除本地外所有领地的新闻,这个新闻除了当地发生的大事,也包括地理民俗等,类似放眼看世界,让当地民众知晓领地外是什么样子。
一个是周报,时间定在每周一,周报的内容就放飞一些,八卦杂谈时事都有,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空位,给时玉和霍辞做连载用。
自《西游记》之后,两人再没有正儿八经放出过新故事,四年过去,他们站稳了跟脚,终于可以施行下一个置顶任务:三国计划。
当然,也不能一下子放出来,得循序渐进。
报纸上新的时间刻意错过月初,打算先放周报热热身,让大家适应报纸这种形式,然后再上月报。
除了连载以及长安镇相关,其它新闻按照领地各不相同,但造成的效果却是一样的。
有先前的宣传单预热,都城的平民对报纸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不过看到街道上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报童新奇不已。
这些接受过培训的报童们穿着统一的背带裤,挎着腰包走上街头,精神奕奕的叫喊起来:
“卖报卖报,神使大人亲自撰写的新故事,揭开神国的面纱!”
“下城东区特大杀人案了结,凶手竟然是他!”
“刚特男爵与霍尔曼男爵即将联姻!”
“想知道哪家猪肉最便宜,哪家酒馆最美味吗,周报告诉你!”
……
这些报童是神殿收留的孤儿,神殿并不会将所有孤儿都养到神殿里,只挑选资质好的作为预备牧师,大部分还是留在城区的养育所。
神殿有钱,却也不会白养着这些孤儿,会派给他们活计以工抵食,倒不是假仁善,而是一旦开了白养的口,平民便会将孩子丢进来。
时玉想到报纸兜售,便与光明神殿大主教联系,让报馆与养育所合作,促成双赢。
报童们穿梭在人流量大的主干道上,这里的平民也较为体面,两个铜币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一听跟神使有关,很快便纷纷掏了钱。
“新故事,在哪里?”有人问。
“这里。”报童立刻伸手一指。
不识字并不妨碍他们知道哪个版块在哪里。
买报的大都冲着这一点,接过来飞快看了起来。
“神国发展史……
神脱离人间时走的匆忙,带走了部分人类,天庭不适合人类居住,神便开辟了一处空间让这些人类生活,便是神国。
神国又称华夏,神使被和平女神派来凡间时,已经度过了五千多年。
最初神国没有国家,叫做部落,后来才有了朝代有了国家……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周王势力减弱,各地诸侯领主崛起,相继建立国家称王……
直到某一天,一个叫嬴政的孩子诞生,这个时候没有人知道,这个孩子将会是统一神国的第一个帝王。”
是的,时玉和霍辞新连载的故事是历史,当然,以两人的历史水平,达不到百分百还原,大部分都是通过电视电影拼凑出来的,不过这个世界的人不知道,他们说的,就是对的。
不过两人也没有瞎掰,大方向还是对的。
这个世界目前的情形恰好和春秋时期有些相像。
有王,但王管不了领地,如果领主能拥有士兵,那么和诸侯也没有区别了。
故事只连载了第一期,主人公秦始皇只露了个面,但依旧点爆了整个蜜金国。
这讲的可是神国!
即使不识字的,也很快通过口口相传知道,还有酒馆专门找了人来读报。
报纸上的其它新闻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但远不及神使大人亲自撰写的故事。
不光平民间传播,贵族教廷中也迅速传播开来。
第84章 八十四、启发
贵族和教廷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拿到了报纸。
大多数贵族属于追求潮流派,看个新鲜热闹, 只有小部分敏锐的意识到了报纸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不过报纸是神使创办的, 国王和教廷公开表示支持, 他们不好立刻就效仿,大多数可连造纸印刷还没弄明白呢, 虽然公开了方法,但要像长安镇工厂那样熟练还早得很。
而且报纸一份才两个铜币,造纸印刷成本不低, 怎么看都不像是个赚钱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