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居[末世](93)
这天,照例十点钟回了阁楼,躺下后,汤子苓翻来覆去了好一会儿,突然说:“你说,若是咱们以单位的名义采购砍下的树根,能不能行?”
元松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根是树的命脉,若是能在树根晒干枯死前把树根收到古书空间里,说不准能让被砍的书在古书空间里重生呢。“不是啥难事儿。”
吃晚饭时,电视新闻照例播报投票实况,目前支持砍树的占压倒性的优势。
元松、汤子苓、元叔叔跟廖大姐都已经投了票,支持砍树,只剩下魏阿姨还在犹豫。
“咱这儿偏得很,也不知道包不包括在内,院子里的树老粗了,砍了多可惜啊!而且就算不砍,也妨碍不到旁人……”今天依旧是纠结的魏阿姨,虽然知道自己的一票改变不了什么,可还是谨慎到纠结了这么多天还犹豫不决。“我打市长热线问,接线员根本给不出准话!”
“我今天去驻军总部开会,到时候问清楚,按理说咱家不在地下廉租房区域内,应该不在政策范围内。”当然,有时候像这种界限不太明确的事,包不包含在内可能只是某个人一句话的事,说实话,元松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到点儿离开家去上班的元松跟汤子苓不知道,他们前脚刚走,元峰后脚就罕见地出了门,而且有前来接人的车子停在了巷口。
叮嘱巡逻的职员多留意巷口的力哥却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他知道元松家的情况,当即就把下属拍下的照片发给了元松。
“这个车牌……”汤子苓越看越熟悉,“我想起来了,是网络空间研究院的车。之前我代表单位去学习办公系统安装及运用,培训师就是那边研究院的。我还带猫狗去那边除过蟑螂和老鼠。”
元松若有所思,“我一直奇怪当年我报考计算机专业的时候,我爷爷奶奶为什么反应那么激烈,完全不像他们平日里的处事风格。如今想来,兴许跟他有关?”
“应该是吧?”他们虽被迫继承了古书的记忆,可并不是事无巨细的上帝视角,只有古书在场才有相关记忆。因而,两人断断续续看到了很多元峰跟他大伯恩怨的片段,基本能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但对于元峰正常的学习生活,因为古书大部分时间都被元峰大伯收着,相关的记忆反倒很少,他们甚至连元峰有没有考大学,读了哪个学校都不清楚。
“等下了班,想知道什么咱就去问。”汤子苓觉得元松父亲的身体明显好转,他兴许会改变主意,告诉他们一些原本不打算告诉他们的事。
第110章
元松要去驻军总部开会,进入大道后,就跟汤子苓分开了,他直奔地铁站而去。
如今不仅是居民住宅,就是各单位办公地点也纷纷转入地下,一般乘坐地铁都能直达。
驻军总部也不例外,现在的办公地点在距离柳湖北街10站,出了站台后在人行通道走上十来分钟,然后刷卡进入办公区,照指示路线走,到地方后再刷一次卡,乘电梯到地下五层,就是现如今驻军总部的办公区。
当然,地下空间利用率有限,驻军总部不可能霸占整个五层,其中还夹杂着其他单位,像是刚刚汤子苓提到的网络空间研究院就置身其中。
元松轻车驾熟地开完会,汇报完工作出来,没有碰巧遇到元峰,也没多打探,只当不知道这事儿,带着领取的物资和材料回了单位。
这会儿大家已经完成了例行工作,去训练室淋浴间洗了澡、换了备用的干净衣裳,顺手把跟在水里捞出来一样湿哒哒的脏衣服洗干净晾晒在淋浴间里的晾衣绳上,才回到办公室。
“这鬼天气,略一动弹就是一身汗。”从一楼大堂训练室淋浴间上二楼这短短几十步路,又是一身的汗,早有经验的小刘用随身带的湿毛巾抹了把脸,擦了擦脖子,可还是忍不住抱怨这鬼天气。
“出出汗也蛮好的,多爽啊。”最近天热,人们除了心情烦躁外,普遍没什么胃口,就算是常住温度保持在26c的地下都不例外。不过人总要吃饭的,于是郑明家味道本就很不错的卤肉就十分畅销。生意好,老婆、父母和岳父母心情好,家里的整体氛围就好,郑明的心情也跟着大好,就算进出总是弄得满身臭汗也挡不住他的好心情。
“我们那边有宿管组织老年人和幼童出去走动发汗呢,我就路过时听了一耳朵,什么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之类的,有人误以为是卖保健品骗钱的,直接向宿管中心举报了,之后一调查才发现是乌龙……”姚乐家算是单位里最接近市中心的位置,所住的地下廉租房配套也要比其他区更完善一些,一般他们
那边实施了某项举措后,用不了多久,其他区就会陆续跟上。
“出去发发汗是有好处的,我们家里的长辈被督促着一天至少出去散一次步后,脾气明显没有那么暴躁了,也不再动不动就发语音骂我们了。”王锵对此深有体会。
前些天老妈连珠炮般的暴躁语音差点儿没把他给整抑郁了,两个亲哥也深受其害,每周一次回家的家庭聚会更是跟□□桶似的,待不了多久就能吵起来。眼瞅亲嫂堂嫂们都要忍不住闹离婚了,兄弟几个觉得不能坐以待毙,就想出每天天亮前将人带出去遛弯儿消耗精力这个实在没办法的办法。结果别看办法笨,还真有用,至少感觉没那么烦躁的几位长辈知道相互约着主动出门了。有加入老年人兴趣社团的,有阴差阳错进入志愿者团队的,还有沉迷兴趣找到同好的,总之,有了各自专注的事儿后,每天就算出去一趟弄一身汗,心情也好得很,再也不日日盯着晚辈找茬了。
“快开始了!”
大家正聊着,听到对面厨房传来郑娟的喊声,连忙起身奔向对门。
今天午夜12点,是国家台制作的植物屏障示范区纪录片首播的日子,已经预热好几天了,毕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万众瞩目。
厨房跟办公室的格局一样,也是层高近五米,六十平米左右的户型。郑娟跟谢苗两个女孩儿心思细腻,手也巧,愣是在原先只刷白了墙面、地面刷了层水泥的基础上,利用板房里遗留下来的置物架做成植物墙,将房子隔成了厨房和餐厅两部分。
靠门的空间是餐厅,除了大圆桌和配套的餐椅外,墙上还挂着一台低价从二手市场淘换来的挂壁电视。
托大家配合房管局收房的福,前段时间的二手家具家电价格价值划算到让人恨不得都买走,两个姑娘趁机给单位添置了不少东西,像是原本只有几个铁架子床的空荡荡的宿舍,如今床垫、衣柜、桌椅,甚至是穿衣镜,可以说基本的配置都有。
“不愧是首都,咱们这儿连个影子还没有的,人家示范区都搞出来了。”节目还没正式
开始,大家或坐或站着闲聊。
“设示范区挺好的,有啥问题也好及时调整,如今可没条件进行大范围试错……”
正说着,节目开始了,大家不约而同安静下来,看向电视屏幕。
大概为了节目效果,拍摄时间罕见地选在了清晨。天光虽还未大亮,但对于很多人而言难得一见的自然白日的景象,还是在第一时间抓住了观众的眼睛。
随着主持人的讲解,镜头进入植物屏障区。
并不是很多人预想的网格,乍一看,反倒像是印象中的葡萄架。只是走近之后,发现它要比葡萄架高大宽广的多得多,主持人置身其中,像是行走在宽敞的街道上。而且纵横交错缠绕在似乎是钢筋材质架子上的植物,看叶片小而细,也不像是葡萄藤叶。
主持人行走在绿色的长廊中,画面唯美极了。
不过,植物屏障并不是这么简单,她走着走着突然停了下来,对着镜头说,“看到这里了吗?是通向建筑物的楼梯,我们上去看看!”
楼梯平平无奇,进入建筑物后,也无甚稀奇,看得出是居民楼改造的,经主持人介绍,屋内放置着的自动售卖机里有应急物品,隔壁是需要刷身份证的公共厕所。
转角又是一段楼梯,再往上走,才发现原来植物屏障是一层套着一层的,刚刚看到的,是最下面一层!